查询一下
见危授命
[jiàn wēi shòu mìng]
基本释义
褒义
连动
今义
后用来指遇到国家有危难,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
见:看到。
危:危难,危险。
授命:献出生命。
易错点
授,不能写作“受”。
例 句
1.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医护人员
见危授命
,舍小家为大家,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抗疫一线。
2.
在那次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他
见危授命
,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救援队伍,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担当。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收了许多学生。有一次,他的一个名叫子路的学生问他:怎样才能做一个完美的人。孔子回答:“如果具有臧武仲(即臧孙纥,鲁国的大夫)的智慧,孟公绰(鲁国大夫)的克制,卞庄子(鲁国大夫)的勇敢,冉求(孔子的学生)的才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这样就可以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了。”孔子又说:“如今何必要求自己一定要成为一个完美的人呢?如今的人,只要见到财利时能想到道义,遇到国家或君主有危急时而愿付出生命,长久处在困境中也不忘记平生的诺言,这样也可以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了。”
近反义词
近义词
临危致命
舍生取义
临危授命
反义词
贪生怕死
同义异形
词组
临危授命
临危效命
临危致命
出 处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孔子和再传弟子·《论语・宪问》
引 证
1.
郎将虽见危授命,固诚节之有余;临难权机,何智谋之不足。
唐·骆宾王·《为李总管祭赵郎将文》
2.
见危授命,人臣之职。忠佞自有公论,何以詈为!
明、清·冯梦龙、蔡元放·《东周列国志》·七十二回
3.
慨自烽烟告警,见危授命,而尽力王事者,有几人哉!
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
4.
初无守土责,因奉命录囚,而乃见危授命,解围成都。
清·张廷玉等·《明史·刘可训传》
5.
我可以见危授命,死不足惜,奈国家大局何?
现代·姚雪垠·《李自成》·六卷五章
6.
象升身为朝廷大臣,何能违背圣旨,擅自移军就食?见危授命,死而无憾!
现代·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三章
7.
姜维为蜀相,国亡主辱弗之死,而死于钟会之乱,惜哉!非死之难,处死之难也。是以古之烈士,见危授命,投节如归,非不爱死也,固知命之不长而惧不得其所也。
西晋·陈寿·《三国志·姜维传》·四四
8.
至如微臣,罪实深矣,进不能见危授命,亡身殉国;退不能辞粟首阳,拂衣高谢。
东晋·殷仲文·《罪衅解尚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