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一下
三豕涉河
[sān shǐ shè hé]
基本释义
贬义
主谓
比喻
用以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的讹误。也比喻传闻失实。
三:数词。二加一所得。
豕:猪。
涉:徒步过河。
河:水道的通称。
用法提示
含嘲讽意。
例 句
1.
在古代文献的传抄过程中,由于抄写者的疏忽,常常会出现
三豕涉河
般的讹误,给后人的研究带来不小的困扰。
2.
我们在校对文稿时一定要仔细,避免出现
三豕涉河
的错误,确保文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3.
尽管现代印刷技术已经高度发达,但在一些古籍的刊印过程中仍偶尔会出现
三豕涉河
的现象,这要求我们在阅读时要更加审慎。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有个人叫子夏。有一次, 他到晋国去,路过卫国。在卫国逗留期间,有个读史书的人,指着书上的记载问子夏说:““晋师三豕涉河”是晋军赶着三头猪渡过了黄河吗?”子夏回答说:“不对。“三豕”是“己亥”二字。因为古文的写法,“己”字与“三”字相近,“豕”字与“亥”字同形。“晋师三豕涉河”,是晋军在己亥时分渡过黄河的意思。”子夏嘴里虽这么解说, 心中并没有十分的把握。子夏一到晋国, 就向晋国的史官请教, 史官的回答证实了子夏的解释是对的。
近反义词
近义词
鲁鱼亥豕
乌焉成马
出 处
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察传》
引 证
1.
晋之史记,三豕渡河,文变之谬也。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
2.
君既博闻馀考误,适当三豕渡河年。
清·阎尔梅·《白耷山人诗集·六上·历滑县开州抵东明访袁杜少》
3.
书有转误,三豕渡河之类也。
汉·蔡邕·《月令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