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我们得以窥见清晨兴福寺的静谧与美丽。当旭日初升,阳光温柔地洒满葱郁的树林,诗人便踏上了通往禅院深处的小径。小径两旁竹林摇曳,仿佛在低语。禅房深藏在繁花似锦的景致之中,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叶,斑驳地洒在小径上,为这静谧的空间增添了几分温暖。
耳畔传来的是鸟儿清脆的歌声,它们仿佛在欢迎诗人的到来。而那清澈如镜的潭水,则静静地倒映着山峦的轮廓,使得人的心灵在这宁静之中得到了净化,忘却了尘世的喧嚣与纷扰。
此刻,“万籁俱寂,但余钟磬音”,仿佛所有的声音都暂时退隐,只余下佛寺里悠扬而淡远的钟磬之声。这种深沉的静谧,被后人概括为“万籁俱寂”,也称作“万籁无声”或“万籁俱静”,用以形容环境极其宁静,仿佛一切声音都消失了一般。这个成语至今仍被广泛使用,用以描绘那些令人心驰神往的宁静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