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一下
不逞之徒
[bù chěng zhī tú]
基本释义
贬义
偏正
基本
指因为不得志或欲望得不到满足而违法作乱的人。也泛指违法或捣乱闹事者。
不逞:无法施展,不得志。
之:文言助词,这里的用法相当于“的”。
徒:人,特指某些(坏)人。
例 句
1.
当地警方加大了对
不逞之徒
的打击力度,有效维护了社区的治安稳定。
2.
那些
不逞之徒
试图在深夜进行非法活动,但很快就被警惕的居民和及时赶到的警察制止了。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郑国丞相子驷派人害死郑僖公,拥立五岁的郑简公,把持朝政,因整顿田地疆界及水渠问题上得罪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等。后来司臣、尉止等率领聚集起来的不逞之徒发动叛乱,杀死子驷、子国及子耳等。
近反义词
近义词
不法之徒
反义词
正人君子
出 处
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乱。
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年》
引 证
1.
外聚剽轻不逞之徒,内荒酒乐,出入无常。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史弼传》
2.
你们不必惊疑,这必是不逞之徒在那里造谣,诸君万一信以为实,反使粤军生疑,倒是激之成变了。
近代·蔡东藩、许廑父·《民国演义》·第一三六回
3.
如有不逞之徒,想趁机捣乱,就杀头不赦。
现代·丁玲·《水》·三
4.
时金人方困于北兵,且其国岁荐饥,于是沿边不逞之徒号为“跳河子”者,时时剽猎事状,陈说利害。
宋·周密·《齐东野语·邓友龙开边》
5.
同时,他密谕忻州牧严加小心防范,如有不逞之徒制造事端,务必迅速严惩,扑灭乱源。
现代·姚雪垠·《李自成》·一〇卷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