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一下
犯而不校
[fàn ér bù jiào]
基本释义
褒义
复杂
基本
别人侵犯、欺侮了自己也不进行报复或不予计较。是儒家所提倡的恕道。
犯:触犯,冒犯。
而:文言连词,在这里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却”。
不:否定词,表示否定或拒绝某个动作、状态或事实。
校:计较。
易错点
校,不读xiào。
例 句
1.
他性格温和,待人宽厚,即使别人无意中冒犯了他,他也总是
犯而不校
,一笑置之。
2.
在这个团队里,大家都懂得相互尊重,即使偶尔有小的摩擦,也都能够
犯而不校
,保持团队的和谐氛围。
成语故事
曾参和颜回都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他俩又是好朋友。后来曾参常常追想起他们的同窗生活,每当想起颜回,对他的学问、为人都很钦佩。他说:“把自己能够的事体,问那不能够的人;把自己多的才学,问那少才学的人;有人好象没有,实的好象虚的;能犯我并不去计较,以前我的朋友颜回曾经做过这等事了。”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唾面自干
宽宏大量
逆来顺受
犯而勿校
反义词
针锋相对
以眼还眼
同义异形
词组
犯而勿校
出 处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春秋·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泰伯》
引 证
1.
故远绝荣利,知争竞之遘灾也;故犯而不校,知好伐之招怨也。
晋·潘尼·《安身论》
2.
夫厚性宽中近于仁,犯而不校邻于恕,率斯道也,怨悔曷其至乎!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卓茂传论》·二五
3.
士有梗概简缓,言希貌朴,细行阙漏,不为小勇,跼蹐拘检,犯而不校,握爪垂翅,名为弱愿,然而胆劲心方,不畏强御,义正所在,视死犹归,支解寸断,不易所守,盖难分之七也。
晋·葛洪·《抱朴子·行品》
4.
有江州王寅者,清静寡欲,忠信好义,犯而不校,久与之游,见其学行日进,不闻其有过也。
宋·黄庭坚·《与马忠玉书》
5.
“犯而不校”是恕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直道。中国最多的却是枉道:不打落水狗,反被狗咬了。
现代·鲁迅·《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