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一下
一字不苟
[yī zì bù gǒu]
基本释义
褒义
主谓
基本
一个字也不马虎。形容字斟句酌,认真推敲。也形容书写认真,一笔也不马虎。
一:基数。一。
字:文字。
不:表示否定的意义。
苟:马虎,随便。
例 句
在撰写学术论文时,她
一字不苟
,对每个字句都反复推敲,确保论证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成语故事
唐代两浙观察使高适过杭州清风岭题诗:“绝岭秋风已自凉,鹤翻松露湿衣裳。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后来过清风岭时想把“一”字改为“半”字,和尚告诉他义乌骆宾王已早帮他把“一”字改为“半”字。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字斟句酌
同义异形
词组
一笔不苟
出 处
其文蔚茂驰骋,盖将包罗众体,而一字不苟,读之亹亹而无厌也。
宋·陈亮·《陈亮集·一六·题喻季直文编》
引 证
1.
伊川讲解,一字不苟。
南宋·朱熹·《朱子语类》·二一
2.
唐刘瑶(《暗别离》)诗“瑶草歇芳心耿耿”,皆有出处,一字不苟如此。
明·杨慎·《词品·一·仄韵绝句》
3.
引《明诗选》明陈子龙曰:“五律杂出盛唐诸家,精工雄浑。一字不苟,前人所难。”
清·陈田·《明诗纪事乙签·李攀龙》
4.
古人立言定名,一字不苟。不谓之百事,而曰百揆;不谓之万事,而曰万几……因事明理,因理垂戒,揆度也。
元·胡祗遹·《论治道》
5.
《伤寒论》中一字不苟,观是书片言只字之间,当求古人之用意处,轻重是非得其至理,而后始可言医矣。
明·孙一奎·《赤水玄珠·代脉》
6.
李太白一斗百篇,援笔立成;杜子美改罢长吟,一字不苟。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甲编·六·作文迟速》
7.
即写家信和给戚友的便札,下笔也是一字不苟的,甚至起草也端端正正,决没有只得自己识,他人认不清的弊病。
现当代·郑逸梅·《清娱漫笔·褚礼堂作书一笔不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