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子而食
[yì zǐ ér shí]
点击听易子而食的拼音
基本释义 贬义 偏正
基本
交换子女以煮食充饥。极言天灾人祸所造成的惨象。形容大灾之年或绝粮断炊时人吃人的惨状。
易:交易,交换。
子:古代指儿女,现在专指儿子。
而: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
食:吃的东西。
例  句
在那场灾难中,人们面临着生存还是死亡的抉择,有些人甚至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
成语故事
在战国时期,楚庄王因使者申舟被宋国杀害,愤怒之下率领大军向宋国发起猛烈攻击。然而,楚军围攻宋国首都长达半年之久,却始终未能攻破这座坚固的城池。就在楚王考虑撤军之际,驾车的申叔献上一计:“我们可以在此安营扎寨,同时派遣农民回国继续耕种,展示我们的持久决心。宋国看到我们的坚持,必会心生畏惧。”楚王听后,采纳了申叔的建议。果然,不久之后,宋国上下开始感到恐慌。
宋国元帅华元,奉宋王之命,孤身一人潜入楚军营地,径直闯入楚国元帅子反的卧室,出其不意地挟持了子反,并坚决地告诉他:“我国民众已经饱受饥饿之苦,甚至到了交换孩子的肉来充饥,用人骨作为柴火的地步。但即便如此,我们也绝不向你们屈服。如果你们能后退三十里,我们愿意无条件地遵从你们的意愿。”最终,在楚军撤出一定距离后,宋国与楚国达成了和议,这场战争得以结束。
成语“易子而食”便由此而来,用以描述在极端困苦或饥荒之年,人们为了生存而不得不采取的惨痛手段,即交换孩子来作为食物。这个成语也常被称作“易口以食”或“易子为食”,都带有同样的沉重和悲惨意味。
近反义词
近义词
析骸易子
析骸以爨
易口以食
同义异形
词组
易口以食
出  处
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虽然,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
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五年》
引  证
1.
王问:“城中如何?”曰:“析骨而炊,易子而食。”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三八·宋微子世家》
2.
楚庄王时围宋都城达九个多月,宋人易子而食。 现代·宁可·《中华五千年纪事本末》
3.
这些文书,有的是报告灾荒的严重情形,充满了“赤地千里”、“人烟断绝”和“易子而食”等触目惊心的字句。 现代·姚雪垠·《李自成》·一卷二十二章
4.
饥寒切身,易子而食,静言思之,实怀叹息。 北朝北齐·魏收·《魏书·程骏传》
5.
公子侧曰:”子国中如何光景?”华元曰:“易子而食,拾骨而爨,已十分狼狈矣。” 明、清·冯梦龙、蔡元放·《东周列国志》·五五回
6.
因为战争,因为异族的侵略,因为灾荒,一连多年,在书本上写着:人相食;析骨而焚;易子而食。 当代·孙犁·《乡里旧闻·度春荒》
7.
他对我讲书的时候,亲口说过可以易子而食。 现代·鲁迅·《呐喊·狂人日记》
8.
越王之穷,至乎吃山草,饮腑水,易子而食。 汉·贾谊·《新书·耳痺》
9.
这些文书,有的是报告灾荒的严重情形,充满了“赤地千里”、“人烟断绝”、“易子而食”等触目惊心的字句。 现代·姚雪垠·《李自成》·一卷二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