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国时期,楚庄王因使者申舟被宋国杀害,愤怒之下率领大军向宋国发起猛烈攻击。然而,楚军围攻宋国首都长达半年之久,却始终未能攻破这座坚固的城池。就在楚王考虑撤军之际,驾车的申叔献上一计:“我们可以在此安营扎寨,同时派遣农民回国继续耕种,展示我们的持久决心。宋国看到我们的坚持,必会心生畏惧。”楚王听后,采纳了申叔的建议。果然,不久之后,宋国上下开始感到恐慌。
宋国元帅华元,奉宋王之命,孤身一人潜入楚军营地,径直闯入楚国元帅子反的卧室,出其不意地挟持了子反,并坚决地告诉他:“我国民众已经饱受饥饿之苦,甚至到了交换孩子的肉来充饥,用人骨作为柴火的地步。但即便如此,我们也绝不向你们屈服。如果你们能后退三十里,我们愿意无条件地遵从你们的意愿。”最终,在楚军撤出一定距离后,宋国与楚国达成了和议,这场战争得以结束。
成语“易子而食”便由此而来,用以描述在极端困苦或饥荒之年,人们为了生存而不得不采取的惨痛手段,即交换孩子来作为食物。这个成语也常被称作“易口以食”或“易子为食”,都带有同样的沉重和悲惨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