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而知返
[mí ér zhī fǎn]
点击听迷而知返的拼音
基本释义 偏正
基本
迷失了道路而知道返回。
比喻
比喻犯了错误而知道改正。
迷:指迷失了道路。
而:表示转折。
知:晓得,了解。
返:返回。
例  句
1. 在朋友的劝导下,他意识到了自己的迷失,决定迷而知返,努力弥补过去的错误。
2. 她的内心经过一番挣扎后,终于明白了自己的过错,选择迷而知返,重新寻找正确的道路。
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至极,权臣董卓一手遮天,独掌大权。在此背景下,军阀袁术为求自保,逃离了京城,转而占领南阳郡,然而他在南阳的暴行激起了民众的强烈不满与怨恨。面对各方势力的围剿,袁术败退至扬州,企图在动荡的时局中趁机而起,实现其篡夺皇位的野心。
在筹划称帝的过程中,袁术向旧日挚友陈珪发出求助,期望获得其鼎力支持。然而,陈珪非但没有应允,反而在回信中严词告诫:“以身犯险,实乃不智之举!若君能迷途知返,尚有一线生机。”此言意在表达,他原本以为袁术会与其他有志之士携手,共谋复兴汉室,不料却见他步入了篡权夺位的歧途。陈珪深信,若能及时醒悟,放弃称帝之念,尚可避免更大的灾难。
遗憾的是,袁术并未采纳陈珪的逆耳忠言,坚持在寿春自立为帝。这一行为不仅加速了他的败亡,也成就了“迷途知返”或“迷而知返”这一成语的典故,用以警示世人:即使误入歧途,只要能够认识错误并真心悔改,仍有机会挽回局面,避免更严重的后果。
近反义词
近义词
迷而知反
反义词
迷而不反
同义异形
词组
迷途知返
出  处
而阴谋不轨,以身试祸,岂不痛哉!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袁术传》
引  证
1.
今水步诸军悉已备办,上亲御六师,太保又乘钺临统,吾与乌羊,相寻即道。所以淹霆缓电者,犹冀弟迷而知返耳。 南朝·沈约·《宋书·二凶传》
2.
务专一于道求,宁苟贪于席卷;或聊假以喻大,或有迷而知返。 唐·张廷珪·《弹棋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