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上之音
[pú shàng zhī yīn]
点击听濮上之音的拼音
基本释义 中性 偏正
基本
作为靡靡之音的代称。
濮上:濮水之上,指代春秋时的卫国。
之:助词,表示修饰、领属等关系。
音:音乐。春秋时卫国的民间音乐。
例  句
1. 我们不能被濮上之音所迷惑,而应追求更高雅的艺术。
2. 那种濮上之音虽然动听,但缺乏内涵和深度。
成语故事
卫灵公要到晋国去。途经濮水,在岸边住宿。半夜时,他听到弹琴的声音,就问左右的随从听到没有,侍从们都回答说:“没听到。”灵公叫来乐师师涓,吩咐道:“我听到了弹琴的声音,随从们却说没听到。这琴声似乎是鬼神弹奏的,你替我听听把它记下来。”师涓说:“好吧。”于是师涓就端坐操琴,边听边记。第二天,师涓说:“我已经记下这支曲子了,但还不够熟练,请让我晚上再熟悉熟悉它。”灵公说:“可以。”随后他们又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师涓说:“我已经练熟了。”于是,灵公率众启程,到晋国见到晋平公。晋平公在施惠楼台摆下酒宴,招待灵公。酒酣之际,灵公说:“这次来,听到了新的乐曲,演奏给您听听。”平公说:“好吧。”于是,卫国乐师师涓受命坐在晋国乐师师旷旁边,抚琴演奏起来。一曲未终,师旷按着琴弦制止说:“这是亡国的音乐,不要再弹下去。”平公说:“您怎么这样说呢?”师旷说:“这首曲子是师延(殷纣时乐官)作的,是导致纣王颓废淫荡的音乐。武王伐纣时,师延向东逃跑,自己投到濮水而死。所以,只有在濮水才能听到这支曲子。哪国先听到这种音乐,哪国就要变弱。”
近反义词
近义词
靡靡之音
郑卫之音
桑间濮上
同义异形
词组
桑间濮上
引  证
1.
作靡靡之乐,安濮上之音。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高堂隆传》
2.
奉送一诗,即少殊濮上之音,然无足为左右重,何能及鲁连子聊城一矢也。 明·梅鼎祚·《答顾广文》
3.
然当时虽以优伶贱工犹有所守,而不轻为流俗所移,如师旷止濮上之音,挚、干而下至逾河蹈海以避世者,必以不能谐世俗之乐故也。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乐考一》
4.
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诬上行私而不可止。 西汉·司马迁·《史记·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