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实不副
[míng shí bù fù]
点击听名实不副的拼音
基本释义 中性 主谓
基本
名声和实际不相符。指空有虚名。
名:名声;名誉。
实:实际;事实。
不:表否定。
副:相称,相符合。
例  句
1. 这家餐厅的菜品虽然广告上吹得天花乱坠,但真正尝过之后却发现名实不副,令人失望。
2. 这位明星在社交媒体上拥有大量粉丝,但近期几部作品的口碑都不佳,让人觉得名实不副,粉丝数量似乎只是表面现象。
成语故事
“名不副实”典源作“名实不副”。“名”指名声、名义,“实”指实际的情形,名和实如果一致,那就是“名副其实”,但是如果不能互相配合,那就是“名不副实”了。古人十分重视“名”、“实”的重要性,如《论语・子路》:“子曰:『必也正名乎!』”又言︰“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就是孔子强调要辨正名义,使名实相符,如此一来,做事才会成功。在所引典源《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中,王莽为了篡夺汉室,所以千方百计地为自己铺路。他任宰衡、太傅、大司马,先掌握朝中的实权。但是有实权,而无名义,容易遭人非议。所以他上书太后,认为自己身为宰相,统领朝廷百官,却没有象征身分的印信,显得名实不副,因此请太后授他宰相印章,这样才能名副其实。后来“名不副实”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空有虚名,不合实际。出现“名不副实”的书证如三国魏・刘劭《人物志・效难》:“中情之人,名不副实,用之有效,故名由众退,而实从事章。”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名不副实
反义词
名副其实
同义异形
词组
名不副实
出  处
宰衡官以正百僚、平海内为职,而无印信,名实不副。
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上》
引  证
1.
无论怎样言行不符,名实不副。 现代·鲁迅·《十四年的“读经”》
2.
是名实不副,责成之不能定者三也。 近代·陆士谔·《清朝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