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庄子·天下》中,有一个广为传颂的故事,描绘了大禹治水的辛勤与毅力。故事是这样的:
尧帝时期,天下洪水泛滥,农田被淹,房屋被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为了拯救苍生,尧帝派遣禹去治理这肆虐的洪水。
禹,这位被后世尊称为“大禹”的英雄,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敬业与责任心。他亲自拿起治水的工具——橐耜,与万千百姓一同劳作,在险恶的自然环境中开辟水道,疏导洪水。
禹的劳作极为艰苦。他长期浸泡在泥泞中,小腿上的毛发被磨得一根不剩,皮肤也布满了伤痕。他经常在倾盆大雨中工作,全身湿透,雨水顺着头发流淌,像是自然之母的洗发液;而在狂风中,他的头发被吹得凌乱不堪,如同用风梳理一般。
然而,禹并没有因此退缩。他坚韧不拔,日夜不息地奋战在治水一线。他深知,只有尽快消除洪水的威胁,才能让天下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这个故事中的“栉风沐雨”一词,便是对禹治水艰辛的生动写照。它原意是用风梳头,用雨洗发,后来引申为形容人在外奔波或旅途劳累,历尽艰辛。这个成语不仅是对禹治水精神的赞美,更是对那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的传承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