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血漂橹
[liú xuè piāo lǔ]
点击听流血漂橹的拼音
基本释义 中性 主谓
基本
血流成河,可以漂浮盾牌。
流:液体移动;流动。
血:人和高等动物体内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红色,有腥气,由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作用是把养分和激素输送给体内各个组织,收集废物送到排泄器官,调节体温和抵御病菌等。也叫血液。
漂橹:谓血流浮起大盾牌。形容杀伤极多。
用法提示
指血流成河。
例  句
1. 在那场激烈的战役中,双方激战数日,战场上血流漂橹,伏尸百万,其惨烈程度令人触目惊心。
2. 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赵国与秦国激战多日,最终赵国战败,战场上血流漂橹,无数将士为国捐躯。
成语故事
周武王决定讨伐残暴无道的商纣王帝辛,两军在牧野展开了激战。当时,殷朝的百姓对纣王的统治深感痛恨,商朝的士兵们也不愿为这样一个暴君卖命。因此,在战场上,当生死关头到来时,商军中的许多士兵开始动摇。最前线的士兵们开始纷纷调转矛头,将原本指向周军的武器反过来指向自己的同袍,即所谓的“反戈一击”。这些倒戈的士兵冲向后方的商军大部队,造成了一片混乱。战斗变得异常惨烈,商军士兵大量伤亡,鲜血流淌在战场上,甚至多到足以让地上的棒槌(杵,古代的一种农具,也用于战争时做兵器或工具)都漂浮起来。商军在这场混战中大败,帝辛见大势已去,便逃回了朝歌城。他深知自己已无法挽回败局,便选择了自焚这条极端的道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随着帝辛的死和朝歌的陷落,商朝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王朝也宣告灭亡。这场牧野之战中血流成河的景象,被后人用“血流漂杵”这个成语来形容。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伤亡的惨重,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这场战争的深刻记忆。
近反义词
近义词
血流成河
流血漂杵
同义异形
词组
血流漂杵
出  处
受率其旅若林,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
汉·佚名·《尚书·武成》
引  证
1.
炎帝无道,黄帝伐之涿鹿之野,血流漂杵,诛炎帝而兼其地,天下乃治。 汉·贾谊·《新书·益壤》
2.
燕子归来,雕梁何处,底事呢喃语。最苦金沙,十万户尽,作血流漂杵。横空剑气,要当一洗残虏。 宋·王澜·《念奴娇· 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3.
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汉·贾谊·《过秦论》
4.
继用六国合纵而秦吞纵灭之;鲁连决心蹈东海而死,不忍为之民;武王伐殷,流血漂橹,伯夷叔齐登西山及饿且死等历史典故为例证。 佚名·《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