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玉之砖
[yǐn yù zhī zhuān]
点击听引玉之砖的拼音
基本释义 中性 偏正
比喻
谦辞,比喻为了引出别人高明的意见而发表的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
引:引导。
玉:一种质细、坚硬、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之:助词。相当于“的”。
砖:把黏土等做成的坯放在窑里烧制而成的建筑材料,多为长方形或方形。
例  句
有感于此,我笨鸟先飞,先求古寻论一番,作一块引玉之砖
成语故事
在遥远的唐朝,有一位备受尊崇的禅师,名唤从稔。他深谙佛法,常常在寺庙中向僧众们传授佛经的精髓。每当讲解完经文,从稔禅师总会留下几个问题,以检验弟子们对佛法的领悟程度。若弟子们能够回答得让他满意,那就意味着他们已有所“得道”;而那些未能领悟的僧人,则会受到禅师的善意责备,鼓励他们继续精进。
有一天,从稔禅师再次完成了他的佛经讲解,并向众僧提出了几个问题,希望他们能够用心思考并给出答案。众僧纷纷闭目沉思,然而就在这时,一个年轻的小僧却迫不及待地站了出来,似乎想要回答禅师的问题。
然而,就在他准备开口之际,从稔禅师却微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墼子。”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原本想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发你们对佛法的深入思考,就像抛出砖头希望能引出珍贵的玉石一样。但没想到,我期待的玉石并未出现,反而引来了一块未经雕琢的土坯。
那位小僧听了禅师的话后,满脸困惑,不明白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从稔禅师见状,便耐心地解释道:“我提出问题,是希望你们能够深入思考,而不是急于表现自己。佛法博大精深,需要我们用心去领悟。你的回答虽然勇敢,但却缺乏深度和思考。希望你能够记住这次的教训,继续努力学习佛法。”
从此,“抛砖引玉”这个成语便流传了下来。它用来比喻自己先发表一些粗浅的文字或不成熟的意见,以引出别人的佳作或高见。同时,也提醒我们在学习和交流中要保持谦逊和开放的心态,不要急于表现自己,而是要虚心向他人学习。
同义异形
词组
抛砖引玉
出  处
虽然,诸生不敢为而径令个中佳境遂湮没而不传,不甚可惜哉!既以予是编为攻玉之石,引玉之砖,又何不可自为序?
清·陆舜·《杭郡当场制艺自序》
引  证
1.
对于全国先进的文化工作者,我们的东西只当作引玉之砖,千虑之一得,希望共同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 现代·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2.
齐唱与合唱在创作歌曲中已很平常,在中国气派的歌剧中如何应用,尚待研究尝试……我们这次的一点点尝试,仅仅作为引玉之砖,提出问题来而已。 现当代·马可等·《关于〈白毛女〉的音乐》
3.
于前人未曾解决的问题,则拾遗补阙,作引玉之砖。 现代·陈祖武·《清初学术思辨录·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