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蹴可几
[yī cù kě jī]
点击听一蹴可几的拼音
基本释义 褒义 偏正
基本
踏一步就可以达到目的。形容很容易办到。
比喻
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一蹴:一举足。比喻轻而易举。
可:可以;能够。
几:达到。
易错点
几,不读jǐ。
例  句
尽管我们渴望成功,但要知道任何成就都不可能一蹴可几,需要付出持续的努力和时间。
成语故事
宋仁宗嘉佑元年,48岁的苏洵带着他的两个儿子前往京城参加进士考试。五月份,他们抵达了当时的首都汴京。苏洵对儿子们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在考试中出类拔萃。但苏洵自己因多次考试失利,对再次应试已无兴趣。尽管如此,他仍认为自己有辅佐君王之才,不愿隐居山野虚度余生,于是开始寻求其他机会。
同年秋天,苏洵上书朝廷重臣田况,希望他能向皇帝推荐自己。在《嘉祐集·上田枢密书》中,苏洵写道:“读书人谁不想一步登天,达到圣人的境界呢?”他希望田况能理解自己,助他实现抱负。
后来,“一步登天达到圣人的境界”这句话逐渐演变成了成语“一蹴可几”,意思是指事情可以很容易地一步达成。
近反义词
近义词
毕其功于一役
一蹴而成
一蹴而就
一蹴而得
同义异形
词组
一蹴而就
一蹴而得
一蹴可就
一蹴而成
出  处
自古绝大事业,本无一蹴可几之理,皆由时时常存此心,历久不懈,乃渐有成效可睹耳。
清·薛福成·《代李伯相复丰将军书》
引  证
1.
我们必须向着改善现实的动向努力,但是我们同时也须明了这并不是一蹴可几。 现代·邹韬奋·《对人对境和对己的态度》
2.
天下事非一蹴可几者。 近代·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第二节
3.
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 宋·苏洵·《嘉祐集·卷十四·上田枢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