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的长庆年间,大诗人白居易热情地邀请了他的挚交好友元稹、刘禹锡和韦楚客到他家中相聚。众人围坐一堂,白居易微笑着提议:“今日我们四人难得共聚,若不以酒助兴,即兴赋诗,岂非白白辜负了这难得的雅集时光?”众人均点头赞同,纷纷表示赞同这一提议。刘禹锡,这位因积极参与改革而屡遭打压的诗人,此刻心中涌起了一股复杂的情感。他的思绪飘向了遥远的过去,西晋伐吴的战火、孙皓的投降,以及东晋、宋、齐、梁、陈五个朝代的更迭与兴衰,这些历史画面在他的脑海中一一浮现,让他不禁感到一股悲凉之情。他提笔疾书,将心中的感慨与思绪倾注其中,创作出了一首《西塞山怀古》。这首诗不仅怀古咏今,而且意蕴深远,令人读后回味无穷。白居易读完刘禹锡的诗作后,不禁赞叹道:“我们四人今日一同探寻文学之海的骊龙,而你率先获得了那颗璀璨的龙珠。既然你已经得到了最珍贵的部分,那我们即便找到了其他的鳞爪,又怎能与你的诗作相提并论呢?”白居易的话巧妙地化用了“一鳞半爪”这个成语,原意是作诗应该含蓄内敛,避免过于直白。但在这里,白居易用它来比喻刘禹锡的诗作已经达到了顶峰,其他人的作品相比之下就显得逊色了。同时,“一鳞半爪”这个成语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用来比喻事物的一小部分或零星片断。有时也可以写作“一鳞半甲”、“一鳞片甲”或“一鳞一爪”,都表达了相似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