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首丧气
[chuí shǒu sàng qì]
点击听垂首丧气的拼音
基本释义 贬义 联合
基本
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蘼不振的样子。
垂首:低下头。
丧气:因事情不顺利而情绪低落。
例  句
1. 在连续几次求职失败后,他垂首丧气地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心中充满了挫败感。
2. 看着手中的成绩单,他垂首丧气地叹了口气,知道自己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成语故事
《新唐书》中记载:“全诲、彦弘恨甚,逮食,不能捉匕,自见势去,计无所用,垂头丧气。”在《新唐书》的记载中,有一个关于唐朝晚期权力斗争的生动故事。当时,北方的两位权臣李茂贞和朱全忠为了争夺对唐昭宗皇帝的掌控权,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宦官韩全诲,因与李茂贞有旧交,同时担心朱全忠一旦攻入京城长安,会危及自己的性命和利益,便劝说昭宗皇帝:“若朱全忠得势,必会强迫皇上禅位。臣不愿见大唐江山易主,皇上应前往陕西凤翔,依李茂贞之力,共御朱全忠。”然而,昭宗并未采纳其建议。韩全诲见皇帝不为所动,便联合其他宦官放火烧楼,以此逼迫昭宗前往凤翔。朱全忠得知后,率军追击至凤翔,日夜攻城,围城甚久,导致城中粮食短缺,李茂贞独木难支。于是,他向朱全忠发出求和信,写道:“此次纷争,实由韩全诲等宦官挑起。您未能及时赶到,我仅能让皇上暂居凤翔。若您有心维护国家安定,我愿全力配合。”然而,韩全诲和其他宦官见计谋落空,心中惶恐不安,满脸愁容,神情沮丧。他们越来越担心自己的命运,整日垂头丧气,萎靡不振。最终,昭宗皇帝下令处决了韩全诲等宦官。这个故事中的“垂头丧气”一词,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一个成语,用以形容一个人因失意、懊丧或失望而神情沮丧、萎靡不振的样子。这个成语也被称为“低头丧气”或“垂首丧气”,流传至今,仍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
同义异形
词组
出  处
乔道清生平逞弄神通,今日垂首丧气,正是总教掬尽三江水,难洗今朝一面羞。
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第九五回
引  证
1.
将曙复集,则空舆存焉。意必葬于蛇腹,归告主人,垂首丧气而已。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素秋》
2.
〔舟次〕连不得志于有司,垂首丧气,无以娱其老亲。 清·周亮工·《送汪舟次游庐山序》
3.
眼前荣辱,那可便定?得之者何为即扬眉吐气,失之何为即垂首丧气也。 明·袁中道·《珂雪斋集·二二·心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