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一下
趑趄不前
[zī jū bù qián]
基本释义
中性
述补
基本
形容犹豫畏缩不敢前进。
趑趄:行走困难。
不: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
前:向前行进。
易错点
“趑”不能读作cì。“趄”不能读作qiě。
例 句
1.
面对生活的重重困难,他并没有
趑趄不前
,而是选择了勇敢面对,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
科研道路上,他遇到了许多难题,但他从未
趑趄不前
,而是坚持不懈地探索,最终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成语故事
唐代杰出文学家有位好朋友叫李愿。他由于不满当时的权贵,长期隐居在太行山南面的盘谷。唐德宗贞元十六年 (公元800年),韩愈被免官, 心情抑郁, 牢骚满腹,于是写下了这篇《送李愿归盘谷序》。他通过李愿之口, 将入仕当官与退隐作了对比, 反映了一般官员的困难处境,表达了对当权者的不满。文章说:“一个普通官员, 小心谨慎地侍候着达官贵人, 虽常常奔走在通往权势之家的道路上, 但有时跑到显贵人的面前, 想迈开步子进去却战战兢兢, 想说话又吞吞吐吐, 生怕得罪他们。”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徘徊不前
踟蹰不前
踌躇不前
裹足不前
畏缩不前
反义词
勇往直前
一往无前
奋勇当先
出 处
臀无肤,其行次且(趑趄)。
佚名·《周易·夬》
引 证
1.
文献学的范围既很广博,有些人不免望洋兴叹,趑趄不前,这是很自然的事。
现当代·张舜徽·《中国文献学·前言》
2.
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
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3.
积谷备赈,本有益之事,而邑大夫惓惓焉,乃趑趄不前,此何以说也。
明·沈鲤·《社仓议》·二
4.
况身当其时,将以亲预其盛事,而犹趑趄不前,自甘穷老,必非人情。
清·毛奇龄·《奉辞征檄揭子》
5.
走着走着,工人趑趄不前,挤在舅父身边小声说:“前面有鬼!”
现代·梁实秋·《雅舍小品·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