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前疐后
[bá qián zhì hòu]
点击听跋前疐后的拼音
基本释义 贬义 联合
基本
前进就会踩着自己的颈肉,后退又会被自己的尾巴绊倒。
比喻
比喻陷入困境,进退两难
跋:踏,踩。
前:向前行进。
疐:跌倒。
后:后退。
例  句
1. 从前有一个大文豪,人亦正直,但是不幸,这个穷鬼跟着了他,竟弄得来跋前疐后,动辄得咎。
2. 面对困境,我们不能跋前疐后,必须果断行动,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同义异形
词组
疐后跋前
出  处
狼跋其胡,载疐其尾。
佚名·《诗经·豳风·狼跋》
引  证
1.
直情径行,视毁誉如风而不恤;跋前疐后,方进退惟谷以堪惊。 宋·陈亮·《谢罗尚书启》
2.
其稍畏名义者,则包羞闵默而有跋前疐后之忧。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嘉熙元年》
3.
今边隅粗定,军旅粗整,而臣以孤踪,跋前疐后,动辄掣肘,陛下将安用之? 宋·杨万里·《张魏公传》
4.
此时跋前疐后,必至身名俱丧,何若洁身而去者之为得乎?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七五回
5.
面对种种难以克服的矛盾,这也就是他进退维谷,跋前疐后,终生抑塞难舒,身后还要饱遭世人訾议的根本原因。 当代·王充闾·《用破一生心》
6.
战阵无勇,亏体辱身,以羞其亲......是择义不精,跋前疐后,鲜有不失其正者也。 宋·魏了翁·《鹤山文集·六〇·跋唐恭愍公遗墨》
7.
谋国者惟恐失虏人之欢,而不为久远之计,进则失中原事机之会,退则沮忠臣义士之心。盖我以汲汲欲和,而志虑常陷乎和之中,是以跋前疐后,而进退皆失。 南宋·朱熹·《朱文公文集·一一·壬午应诏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