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敬王的时代,王子朝发动叛乱,率领军队占领了王都洛邑,使得周敬王不得不退守至成周。为了稳固朝廷,重臣苌弘提出了在成周筑城的计划,希望以此重建王城的权威,并派遣使者前往晋国寻求援助。然而,恰逢此时,卫国大夫彪傒到访,他对苌弘的筑城计划表示了深深的忧虑。彪傒找到另一位朝廷重臣单穆公,严肃而恳切地说:“我预见苌弘将会面临不幸。天的支柱若倒塌,天便无法支撑。如今,周朝的根基已动摇,这是天意难违,人力难挽。自周幽王以来,周朝已历数代衰落,这是历史的必然。如同行善如同登山,需要持久的努力和坚定的意志;而行恶则如同山体崩塌,瞬间而猛烈。自周幽王之乱起,已过去了十四代,周朝的衰败已是不争的事实。苌弘的筑城计划,恐怕只是徒劳,甚至可能为他自身带来灾难。”这便是成语“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由来。它原本意指人们不能违背天意,强行去扶持那些注定衰败的事物,因为这样做只会带来不幸。而现在,这个成语更多地用来比喻人在学习、品德培养方面,向善如同攀登高山般艰难,而向恶则如同山崩一般迅速且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