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放厥词
[dà fàng jué cí]
点击听大放厥词的拼音
基本释义 贬义 述宾
基本
指极力铺陈词藻。多形容大发无聊、错误的议论。
古义
原指极力铺陈辞藻。
今义
大: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
放:发出。
厥:其,他的。
词:言辞,话语,泛指写诗作文。
易错点
今多含贬义,而且具有讥讽意味。
例  句
1. 那位专家在会议上大放厥词,提出了许多惊世骇俗的观点,引发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2. 不要总是在公共场合大放厥词,不尊重他人意见,这样只会孤立自己。
成语故事
唐朝,有位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叫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解州)人,世称柳河东。他学习非常认真刻苦,二十岁便中进士,被授为校书郎,调蓝田尉,升监察御史里行。柳宗元与刘禹锡却参加了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他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
柳宗元的文学成就在当时是很高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柳”并称。他的散文峭拔矫健,说理透彻;山水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公元819年,柳宗元病逝在柳州,时年四十六岁。
第二年,著名文学家、柳宗元的好友韩愈写了《祭柳子厚文》,表达了对他的哀思。祭文大力称赞了柳宗元的文采和才华,说他“玉佩琼琚,大放厥辞。”意思是说,柳宗元的文章文笔秀美,尽力铺陈词藻,就像晶莹净洁的玉石。
近反义词
反义词
缄口无言
缄口结舌
同义异形
词组
大放厥辞
出  处
子之中弃,天脱蜀羁,玉佩琼琚,大放厥辞。
唐·韩愈·《祭柳子厚文》
引  证
1.
中丞明白回奏一疏,理应引咎自责,伏阙待罪,庶不愧大臣风度,乃竟大放厥词。 清·刘声木·《苌楚斋三笔》·卷七
2.
厥后唐代丛书,大放厥词。间多巨幅,放纵不羁,殊具奇气。沿及宋元,渐流粗率,明则自郐无讥矣。 清·许叔平·《里乘》·序
3.
他不分青红皂白,大放厥词,大意说,清华有这么考究的房子,这样好的设备,一年花了这么多钱,却没有造就出一个有用的人才。 现代·徐铸成·《旧闻杂忆·罗家伦与吴南轩》
4.
关于我国内政事,本经前美驻华大使赫尔利调处失败,回美国大放厥词,攻击其政府,引动国际视听。 现代·佚名·《蔡廷锴自传·困守家乡》
5.
大放厥词,如圭如璋。我仪图之,为龙为光。 明·宗臣·《墀石刘丈像赞》
6.
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 清·赵翼·《瓯北诗话·苏东坡诗》
7.
也许他认定我年轻无知,才毫无顾虑地在我面前大放厥词。 现代·郭良蕙·《焦点》·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