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盆望天
[dài pén wàng tiān]
点击听戴盆望天的拼音
基本释义 贬义 连动
基本
头上扣着盆子,想看天而看不见。
比喻
比喻行为和所要达到的目的相背离。也比喻方法不恰当,无法实现目的。
戴:加在头、面、颈、手等处。
盆:盛放东西或洗涤的用具。
望:看,往远处看。
天:在地面以上的高空。
用法提示
含讽刺意。
例  句
1. 那位创业者在没有充分市场调研的情况下,盲目投入大量资金开发新产品,最终产品上市后无人问津,他的做法无疑是戴盆望天,缺乏策略和规划使得努力付诸东流。
2. 在学习外语时,如果只是机械记忆单词而不注重语法和实际运用,那么即便背诵了大量的词汇也难以流畅交流,这种学习方法可谓是戴盆望天,因为没有抓住学习的正确途径。
成语故事
此典出自汉代司马迁《报任安书》:“向者仆亦尝厕下大夫之列,陪奉外廷末议,不以此时引纲维,尽思虑,今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闒茸之中,乃欲仰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这士邪?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且事本末未易明也。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奏薄伎,出入周卫之中。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亡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力,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而事乃有大谬不然者!”
  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字子长,生于龙门(今陕西韩城)。他的父亲司马谈在汉武帝时做太史令。司马迁从小在父亲以及经学大师董仲舒和孔安国的熏陶之下,遍览群书,游历山川,搜集史料,大约在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开始写作《史记》。汉武帝天汉三年(公元前98),司马迁因为为李陵(率师进攻匈奴,被俘投降)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被捕入狱,受了宫刑。出狱后,做中书令。为了完成他的不朽著作,“隐忍苟活”,对汉朝统治者已经绝望。司马迁有一个朋友,叫任安,字少卿。任安在任益州刺史时曾给司马迁写信,要司马迁利用在汉武帝身边任职的便利条件,向汉武帝“推贤进士”。司马迁没有及时回信,到汉武帝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十一月,任安获罪当死,司马迁才给他写了回信,这就是有名的《报任安书》。
  司马迁在这封信里,述说了自己因李陵事件而蒙受奇耻大辱的始末,倾诉了郁积在内心的痛苦和愤懑,并述说了自己之所以隐忍苟活,是为了完成能流传后世的不朽著作。他在信中写道:“过去,我也曾厕身于下大夫行列,侍奉于朝堂之上,发表一些微不足道的议论,不在当时伸张国家的法度,为国家竭尽智谋献计献策,现在身体已经残废,成了地位低下的人,处于卑贱者行列里,竟要昂首扬眉,品评是非,这样做,不是轻视朝廷、羞辱当今的士人吗?唉!唉!像我这样的,还能说什么呢!还能说什么呢!况且,事情的缘由不容易说明白。年轻时,我原以为有高远的、不可限量的前途,长大成人后却得不到乡里的称誉,多亏主上鉴于我父亲的关系,使我有机会贡献微薄的才能,出入官禁之中。我认为,顶着盆子怎么还能望见天呢,所以我断绝了与宾朋的交往,把家庭私事抛在一边,日夜想着竭尽我微薄的才力,专心致力于本职事务,希望取得主上的信任和宠幸,可是竟然会出现与此背道而驰的情况!”接着,司马迁叙述了自己因为“李陵之祸”而遭受残害的情况与心情。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出  处
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
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安)书》
引  证
1.
人皆智德,苦为利昏;行污求荣,戴盆望天。 汉·王符·《潜夫论·叙录》
2.
零落衣冠污尘土,戴盆望天那得睹? 宋·孙觌·《和张正民通守》·诗
3.
世有戴盆望天者,语以“盆之上有天”,拒不信;设有语之曰“去其盆”,见天矣。 明·邹元标·《黟县天中书院记》
4.
即欲趋诣辕下,叩颡以谢,邗上去家七百里,贫贱之身不能自致,以此怆悒。垩室余生,时时如戴盆望天而已。 清·张云章·《上大理李公》
5.
苦身待士,不如为国,戴盆望天,事不两施。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第五伦传》
6.
戴盆望天,不见星辰。 汉·焦赣·《易林·一六·小过之蛊》
7.
徒知其一,未究其术;何异夫戴盆望天,倚杖逐日;苍苍之气未辨,昭昭之光已失。 唐·卢照邻·《五悲·悲人生》
8.
如今归不得,自戴望天盆。 唐·杜牧·《樊川文集·二·忆游朱坡四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