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本塞源
[bá běn sè yuán]
点击听拔本塞源的拼音
基本释义 贬义 联合
基本
拔掉树木的根,堵住水的源头。
比喻
比喻毁坏根本。也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拔:抽,拉出。
本:根本,根源。
塞:堵。
源:事情的根由。
易错点
“塞”此处不读sāi。
例  句
我们现在的要求,难道不应该从拔本塞源做起吗?
成语故事
到了春秋时代, 周王室的势力逐渐衰弱, 有些诸侯各行其是,甚至侵犯王室利益。晋国的梁丙等率领阴戎 (少数民族) 进攻周朝的颖地。周景王派大夫詹桓伯前往晋国,指责他们侵扰周朝, 甚至造成戎人占据中原的罪责。詹桓伯严正指出: “我们对于晋国来说,犹如衣服有冠冕, 树木流水有本源, 老百姓有谋主一样。如果晋国裂冠毁冕,拔本塞源,专横地丢弃谋主,那么,即使象戎狄这样弱小的民族, 心里也没有我们周天子的。”晋国的叔向和赵宣子认识到晋国确实做了些错事, 造成了不良影响, 就向周朝认错赔罪。
近反义词
近义词
拔本塞原
釜底抽薪
削株掘根
反义词
火上浇油
扬汤止沸
出  处
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原(源),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九年》
引  证
1.
乃者桓玄肆僭,滔天泯夏,拔本塞源,颠倒六位。庶僚俯眉,四方莫恤。 南朝梁·沈约等·《宋书·武帝纪中》
2.
夫辟邪说以明先王之道,非拔本塞源不能也。 北宋·程颢等·《二程遗书》·卷二一
3.
先君念今日学绝道丧,智育渐进,而德育不修,非拔本塞源,提醒其良知,则放心不收,即病根永在。 近现代·张昭汉·《先考伯纯公行略》
4.
从朝鲜和台湾撤退侵略兽军是防止事态扩大的最根本的办法,即所谓拔本塞源之计。 当代·佚名·《人民日报》1950.08
5.
我们现在的要求,难道不应该从拔本塞源做起吗? 现代·郭沫若·《为“五卅”惨案怒吼》
6.
乃者桓玄肆僭,滔天泯夏,拔本塞源,颠倒六位。庶僚俛眉,四方莫恤。 南朝·傅亮·《为宋武帝作九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