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局者迷
[dāng jú zhě mí]
点击听当局者迷的拼音
基本释义 中性 主谓
基本
泛指当事人反而容易不明真相,不知利害。
古义
原指下棋的人往往容易迷惑。
今义
后比喻当事人往往因陷入具体的事务而失去正确的判断力。常与“旁观者清”连用。
当局者:指下棋的人。
迷:糊涂,迷惑。
例  句
他在公司的内部事务上总是当局者迷,无法做出明智的决策。
成语故事
唐朝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名元行冲。一次, 他遵照唐玄宗的旨意,给唐初魏征修订整理过的《类礼》(即《礼记》)作注释,以便行用。却遭到右丞相张说 (yue)的反对。张说认为《礼记》行用了千把年, 已经和经书并列, 怎么可用魏征的新本子, 更不该加注释。元行冲于是写了《释疑》, 进行了辩解, 指出:西汉戴圣修定的《礼记》, 内中矛盾的地方不少, 魏征正是嫌它冗长繁杂, 才去粗取精, 重新整理的。这正象下棋一样, 当局者 (下的人)倒看不出问题, 而旁观的人却清清楚楚。
近反义词
出  处
议不在己者易称,从旁议者易是,其当局则乱。
汉·桓宽·《盐铁论·救匮》
引  证
1.
当局者迷,旁观必审,何所谓疑而不申列? 北宋·欧阳修等·《新唐书·元澹传》
2.
我自是笑别人底,却元来当局者迷。 宋·辛弃疾·《恋绣衾·无题》·词
3.
谁怪着你呢,实在说的不错,倒是没有人说过的话!可见“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近代·刘鹗·《老残游记》·一三回
4.
你要知道天下事当局者迷,你由陪令尊上医院到现在,常有个樊少爷来往,街坊谁不知道呢? 现代·张恨水·《啼笑因缘》·第六回
5.
正是他立的功害了他!而他自己却当局者迷。 当代·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第二部第三章
6.
当局者迷,旁观者审,用心急者多不晓了,用心平者多晓了。 宋·陆九渊·《与包详道》
7.
这都是我少年间误作差为,娶匪妓当局者迷。 元·无名氏·《货郎旦》·四折
8.
像临战的指挥员,像掌握全局的严肃的决策者,齐晓轩心里没有那种当局者迷的惶惑急切之感。 现代·罗广斌、杨益言·《红岩》·二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