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持太阿
[dào chí tài ē]
点击听倒持太阿的拼音
基本释义 贬义 动宾
基本
倒拿着剑,把剑柄给别人。
比喻
比喻把大权交给别人,自己反受其害。
倒持:颠倒把持。指不按常规或违反情理地掌管执持。
太阿:宝剑名。
例  句
他因低估了竞争对手的实力,导致在市场竞争中倒持太阿,将主动权拱手让人,最终损失惨重。
成语故事
在汉成帝那风雨飘摇的时代,梅福,一位心怀天下的忠臣,屡次以笔为剑,向帝王进谏,却如石沉大海,未激起丝毫波澜。彼时,外戚王凤倚仗皇恩浩荡,横行霸道,朝堂之上,正气难张。王章,一位敢于直言的勇士,以无畏之姿,屡次针砭时弊,直指王凤之弊,终因触怒权贵,不幸罹难。王凤之势,由此更盛,朝堂阴霾密布。面对此景,梅福心忧如焚,再次奋笔疾书,上疏汉成帝。他援古证今,以秦始皇拒谏饰非、自毁长城之覆辙,与汉高祖广开才路、兴邦安国之壮举相对照,深刻剖析了贤愚用舍之于国家兴衰的至关重要性。尤为醒目的是,他笔锋一转,以“倒持泰阿”之喻,形象描绘了秦朝将国之利器拱手让人,终致覆灭的惨痛教训。此喻不仅是对过往历史的深刻反思,更是对当朝现状的尖锐批判,警示着君主若放任权柄旁落,必将自食其果。然而,遗憾的是,这份满含忧国忧民之情的奏章,依旧未能触动汉成帝的心弦,王氏家族的权势反而如日中天,最终导致了王莽篡汉的历史悲剧。“倒持泰阿”一语,也因此成为了后世警示掌权者切勿轻信奸佞、自毁长城的千古绝唱。其意义深远,不仅限于字面之“剑柄倒置”,更蕴含着权力制衡、用人唯贤的治国智慧与深刻哲理。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同义异形
词组
倒持泰阿
引  证
1.
自三数年来,奸臣窃权,陛下不可倒持太阿,授人鳟柄。 后晋·赵莹等·《旧唐书·陈夷行传》
2.
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甯容倒持太阿,而授其柄,虽初委任得士,政颇有方,后恐未必皆贤,弊从此起矣。 唐·陆心源·《唐文拾遗》
3.
落箸而叹曰:“此吾之失计也!所谓‘倒持太阿,授人以柄’。” 北宋·周羽·《三楚新录》
4.
曩者汉日将颓,楚氛甚恶,倒持太阿之柄,擅弄潢池之兵。 明·瞿佑·《剪灯新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