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是中国历史上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儒家所主张的君子的大道,大道是一个远大的目的,虽然目标在远方,但求道的起点应该在脚下。为了讲清楚这个道理,《礼记》从三个层面来进行阐述。 首先,《礼记》用孔子的话来说,射箭的道理与君子的行为有相似的地方,怎么个相似呢?射箭首先是有远处的目标或靶子的,假如没有射中靶子,不是要从靶子那里找原因,也不是空中的风导致的问题,而是应该反过来责求自己,是自己没修炼好。怎么找原因呢?第二层,从低处近处开始,进一步用远行和登高的道理来说明实行君子的人生大道应该从哪里做起:君子要实行人生大道,要想走很远的路,到达远大的目标,就必须从近处开始;要想登上高山之巅,极目远眺,一览众山小,就必须从山脚起步。如何从低处做起呢?第三层,从家庭开始,借用《诗经·棠棣》来说明什么是从近处、从低处开始,诗中说,兄弟情谊是血脉相连的,是最牢固的,遭死丧时兄弟会相收,遇急难时兄弟会相救,御外侮时兄弟会相助。在这样的家庭里,妻子儿女感情和睦,就像弹琴鼓瑟一样;兄弟之间关系融洽,快乐长顺。孔子赞叹说:“这样,父母也就称心如意了啊!”兄弟好则妻女好,妻女好则父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