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一下
地平天成
[dì píng tiān chéng]
基本释义
褒义
并列
基本
形容天下太平,一切就绪。
比喻
比喻上下相称,万事妥贴。
古义
原指由于大禹治水成功,大地和上天都归于有序。
今义
后用“地平天成”指天下安定平静,井然有序。
地: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
平: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一样。
天:在地面以上的高空。
成:做好,做完。
例 句
1.
新年伊始,举国上下呈现出一片
地平天成
的景象,人们沉浸在和谐安宁的氛围中。
2.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国家终于达到了
地平天成
的局面,民众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3.
在那部历史剧中,
地平天成
的时代背景为角色们的故事提供了一个和平发展的舞台。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天成地平
同义异形
词组
天成地平
天平地成
出 处
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功。
佚名·《尚书·大禹谟》
引 证
1.
舜臣尧,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
春秋·左丘明·《左传·文公十八年》
2.
献替畴谘,敷融政道,地平天成,四海幸赖。
唐·房玄龄·《晋书·陶侃传》
3.
惟我天子,垂祚无穷,地平天成,风恬俗熙,臣今何幸,乃亲见之!
元·滕安上·《至元德音诗》
4.
鲧逆水性,汩陈五行,故帝震怒不以畀之;禹顺水性,地平天成,故天以锡之耳。
明·王祎·《洛书辩》
5.
国朝押字之制,虽未必名,而上下多用一画,盖取地平天成之意。
明·郎瑛·《七修类稿·辩证上·押字》
6.
孝治要道,于斯为大,故能使地平天成,风淳俗厚。
唐·虞世南·《孔子庙堂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