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了一段令人深思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03年,当时韩信在灭齐后,被刘邦封为齐王。此时,一位名叫蒯通的谋士认为韩信是当世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劝说韩信不要完全依附于刘邦,而应自立为王,与楚汉两国三分天下。
蒯通向韩信分析道:“楚汉之间的争斗已经持续了数年,百姓饱受战乱之苦,怨声载道。唯有像你这样的英雄人物,才能结束这场无休无止的纷争。如果你选择继续辅佐刘邦,你的前途至多不过是一个封侯;但如果你选择背叛刘邦,自立为王,那么你就可以与楚汉两国三分天下,形成
三足鼎立的局面。这样的局面下,刘邦和项羽都不敢轻易对你动手。以你的才智和勇气,去平息这场战争,是符合天下百姓的期望的,谁不会对你感恩戴德?到时,天下诸侯必定归顺于你。”
然而,韩信却不愿背负不义之名,选择了继续忠诚于刘邦,没有听从蒯通的建议。最终,韩信因被刘邦的妻子吕后所忌惮,而遭到诱杀。
这段故事催生了一个著名的成语——“
三分鼎足”,用来形容三方并立对峙的政治局面。这个成语也被人们称为“
鼎足三分”、“鼎分三足”或“
鼎足之势”,用来形容一种势力均衡、相互制约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