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时代,晋国的君主晋灵公以残暴著称,对百姓的疾苦毫不在意。一次,宰相赵盾偶然见到晋灵公的厨师处理尸体,赵盾因此决定向晋灵公提出直言不讳的劝谏,希望他能改变暴政。然而,晋灵公不但不接受,反而多次企图杀害赵盾。在这种危险的情况下,赵盾被迫选择逃离。
在赵盾逃亡期间,晋灵公被他的驸马赵穿所杀。赵穿随后继位,赵盾得知灵公已死后,便从边境返回国内,继续履行宰相的职责。但太史董狐在记录这段历史时,却写下了“赵盾弑其君”的记载,并在朝臣中公开。赵盾看到这样的记载,感到非常震惊和委屈,他辩解说:“我并没有杀害君主,这样的记载对我不公。”
董狐回应道:“作为相国,你在君主被杀时尚未离开国境,回来后又没有追究凶手,如果不是你主谋,人们怎么会相信?”赵盾询问是否可以更改这个记载,董狐坚定地拒绝了,他说:“我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不会篡改历史真相。”赵盾最终接受了这个事实。
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了成语“董狐之笔”,用来形容那些坚持真理、公正无私,不因私情或利益而歪曲事实的人。这个成语赞扬了史官的正直和勇气,以及对历史真实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