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酒学士
[dǒu jiǔ xué shì]
点击听斗酒学士的拼音
基本释义 中性 偏正
基本
指酒量大的文士或名臣。
斗:市制容量单位,1斗是10升。
酒:用高粱、米、麦或葡萄等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有刺激性,多喝对身体有害。
学:学问,学到的知识。
士:指读书人。
例  句
唐初诗人王绩,因好酒获“斗酒学士”的雅号。
成语故事
王绩,隋唐之际的杰出文人,对酒的热爱深入骨髓,无论贫富贵贱,只要有人邀请他共饮,他必定欣然前往,以酒会友,乐在其中。他的一生中,虽然历任官职都微不足道,但他谋职与辞官的决定,却从不受名利所驱使,而纯粹是出于对酒的热爱。
在隋文帝时期,王绩高中举人,本有机会在京城大展宏图,但他却因不满那里的规矩束缚,饮酒不自由,便借口疾病,请求外调,最终担任了扬州六合县丞。然而,即便在这个位置上,他也难改酒瘾,常常因醉酒而误事,屡遭弹劾。他索性将俸禄堆在县门外,趁着夜色,驾舟离去,以此表达对官场的不满。
隋朝灭亡,唐朝兴起,王绩再次出仕,担任侍诏门下省的职务。尽管职位低微,他却乐在其中,因为他每天都能领到三升美酒。他的弟弟对此不解,王绩却坦言,他看中的就是这份美酒。后来,在老朋友陈叔达的帮助下,他的酒量增至每天一斗,因此又被誉为“斗酒学士”,这一称号流传至今。
然而,到了唐太宗时期,即使每天一斗的美酒也无法留住王绩的心。他听闻太乐府史焦革家酿的美酒冠绝一时,便不顾一切地请求到焦家任职。虽然焦革最初拒绝了他,但王绩的执着最终打动了焦家,他得以成为焦家的助理,实则是个专门管理美酒的闲职。不幸的是,不久后焦革去世,但焦夫人袁氏念及王绩的真诚,依旧每天派人送酒给他。然而,一年后袁氏也离世,王绩失去了美酒来源,感叹天不佑他,最终辞官归隐,过上了隐士生活。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出  处
以前官待诏门下省,故事,官给酒三升。或问:“待诏何乐邪?”答曰:“良酝可恋耳。”侍中陈叔达闻之,日给一斗,时称“斗酒学士”。
北宋·宋祁、欧阳修等·《新唐书·王绩传》
引  证
隐逸山野是他的人生志向,饱饮美酒是他的个性体现,时人曾称他“斗酒学士”。 当代·胡秀春·《唐代叙事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