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牛鼓簧
[duì niú gǔ huáng]
点击听对牛鼓簧的拼音
基本释义 贬义 偏正
基本
对不懂事理的人讲理或言事,常含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
比喻
比喻对愚蠢的人讲高深的大道理简直是白费口舌,有看不起对方的意思。
今义
现用来讥笑人说话不看对象。
对:相对;朝着。
牛:哺乳动物,反刍类,身体大,肢端有蹄,头上长有一对角,尾巴尖端有长毛。力气大,供役使、乳用或乳肉两用,皮、毛、骨等都有用处。我国常见的有黄牛、水牛、牦牛等。
鼓:敲击或弹奏(乐器)。
簧:乐器里有弹性的薄片,用竹箬或铜片制成,作为发声的振动体。
例  句
1. 他试图向那个对科学一窍不通的人解释量子力学,简直就是对牛鼓簧,对方一脸茫然,显然无法理解他所说的内容。
2. 你在会议上对那些没有相关背景知识的人大谈特谈复杂的经济理论,简直就是对牛鼓簧,不仅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也让他们感到困惑和沮丧。
成语故事
公明仪,身为战国时期的音乐巨匠,其琴技精湛,广受人们的钦佩与敬仰。某日,春风和煦,柳条随风轻舞,公明仪怀抱古琴,漫步至郊外。他见到一头黄牛正悠闲地沐浴在午后阳光下,低头专心地吃着青草。这和谐的画面深深吸引了公明仪,于是他决定为这头黄牛献上自己的音乐。
他坐在草地上,手指轻拨琴弦,奏出了一段高雅的旋律。然而,黄牛却似乎并未被吸引,依旧静静地低头吃草,没有任何反应。公明仪思索片刻,随后换了一首更为轻快的曲子。然而,黄牛依旧不为所动,继续它的午后时光。
公明仪不甘心,他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弹奏起了最为擅长的曲目。琴声悠扬,旋律动人,但黄牛只是偶尔甩甩尾巴,仿佛在驱赶身上的牛虻,对公明仪的琴声置若罔闻。最后,黄牛甚至悠闲地换了一个地方,继续它的吃草之旅。
公明仪望着黄牛的背影,心中不禁感到失落。旁人见状,纷纷安慰他:“大师,您的琴声并非不美妙,只是这音乐并不合黄牛的耳朵。”公明仪听后,只能无奈地叹息,抱起古琴默默离开。
自此以后,“对牛弹琴”便成为了一个典故,用来形容那些说话不看对象、白费力气的人。这个成语有时也被称为“对牛鼓簧”,都传达了同样的意思。
出  处
彼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坚白之昧终。
战国·庄周·《庄子·齐物论》
引  证
1.
但效果甚微,并引起了后代画家和理论家“对牛鼓簧”(张彦远语)的嘲讽。 当代·王怀义·《中国审美意识通史(秦汉卷)》
2.
余以此等之论,与夫大笑其道,诟病其儒,以食与耳,对牛鼓簧,又何异哉!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一·叙画之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