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时期,四川眉山的苏洵及其两位杰出的儿子苏轼和苏辙,都是文坛上熠熠生辉的散文家,被后世尊称为“三苏”。其中,苏辙自幼便跟随兄长苏轼学习,兄弟二人关系亲密无间,多年来一直形影不离。
到了宋神宗时期,苏轼和苏辙都凭借自己的才华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同年考中了进士,并各自被朝廷派遣到远方任职。然而,距离并没有削弱他们之间的兄弟情谊。
有一次,苏辙在阅读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诗作时,读到了“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这两句诗。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风雨之夜与友人相对而眠的温馨场景,触动了苏辙深埋心底的思乡之情和对兄长的思念。他立刻挥笔写下了一封书信,寄给远方的苏轼。
在信中,苏辙表达了自己对兄长的深深思念,以及对于早日辞官归家、兄弟团聚的渴望。他提到韦应物的诗句,并希望自己和苏轼也能在不久的将来,像诗中所描述的那样,在风雨之夜相对而眠,享受家庭的温暖和天伦之乐。
苏轼收到信后,深受感动,也表达了对弟弟的思念和对团聚的期待。尽管他们身处不同的地方,但他们的心却始终紧密相连。在书信往来中,他们共同规划着未来的生活,期待着有一天能够回到家乡,再次相聚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