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胎换骨
[duó tāi huàn gǔ]
点击听夺胎换骨的拼音
基本释义 褒义 联合
古义
原为道教语。谓脱去凡胎俗骨而换为圣胎仙骨。
今义
后比喻作诗文模仿前人而不露痕迹,并能创新。
夺:强取。
胎:未生的幼体;胚胎。
换骨:佛教称得道受果。
例  句
经过这次艰难的训练,他仿佛经历了一次夺胎换骨,无论是体能还是心态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成语故事
夺胎换骨原是道家的说法即吃了金丹换去凡骨凡胎后成仙。古代文人借用以前古文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黄庭坚认为这是换骨法,深入研究古文的原意进一步加以刻划形容,这叫夺胎法。也有人说不蹈古人一言一句,用夺胎换骨法可以点铁成金。
近反义词
同义异形
引  证
1.
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一
2.
文章虽不要蹈袭古人一言一句,然自有夺胎换骨等法。 宋·陈善·《扪虱新话》·卷二
3.
安知夺胎换骨无金丹,不使此莲此菊此桃万亿化身合为一。 清·黄遵宪·《以莲菊桃杂供一瓶作歌》·诗
4.
当政、宣间,禁切苏学,一涉近似,旋坐废锢,而先生以夺胎换骨之手,挥毫禁林,初无疑者。 宋·周必大·《益公题跋·跋初寮先生帖》
5.
鲁直论诗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喻,世以为名言。以予观之,特剽窃之黠者耳。 金·王若虚·《滹南诗话》·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