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行不义必自毙
[duō xíng bù yì bì zì bì]
点击听多行不义必自毙的拼音
基本释义 贬义 复句
基本
坏事干多了,结果是自己找死。
多:数量大。与“少”、“寡”相对。
行:做,干。
不义:违背道义。
必:肯定;断定。
自毙:自行倒仆。喻自遭失败或自受其害。
用法提示
用于坏人。
例  句
1. 我们应该时刻谨记“多行不义必自毙”的教训,不要为了一时的利益而做出违背道德和正义的事情。
2. 他因为经常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最终落得个“多行不义必自毙”的下场。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深受母亲姜氏的宠爱。姜氏为他向庄公请求封地,庄公答应了。共叔段在封地上建起了都城,城墙宏大,逾越了规矩。郑国大夫祭仲看出共叔段的野心,警告庄公:“姜氏的贪婪无止境,我们应尽早阻止他的野心。”庄公却回答:“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意思是:他的不义行为终将令他自取灭亡,让我们静观其变。后来,共叔段将京地西北的百姓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将土地收为己有,扩充军队,制造兵器,准备进攻郑国都城,姜氏也秘密与他合谋。庄公得到共叔段即将发动进攻的消息后,下令攻打京地,派出二百乘兵车包围京城。京城内的士兵也叛变,转而攻击共叔段。最终,共叔段惨败。后来,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便渐渐流传开来,用以指干坏事太多的人,必定自取灭亡
出  处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元年》
引  证
1.
我不太相信报应,但天下事每每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又似乎很有因果关系了。 现当代·王火·《战争和人》·(二)卷五
2.
尽管他们的地位多么高,门第多么豪,本领多么强,智谋多么巧,然而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是有史以来的天经地义! 现代·郭沫若·《武则天》·第四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