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一下
二缶钟惑
[èr fǒu zhōng huò]
基本释义
贬义
偏正
基本
弄不清缶与钟的容量。
比喻
比喻对事物的是非曲直分辨不清。
二:疑,不明确。
缶:古代一种大肚子小口儿的器皿,有陶制的,也有铜制的。
钟:指古代量器。
惑:疑惑;迷惑。
例 句
1.
面对两个截然不同的建议,他陷入了
二缶钟惑
的境地,不知道该听从哪一个。
2.
他在学习新技能时,既想深入学习理论,又想快速掌握实践,这种
二缶钟惑
的学习方法让他进展缓慢。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周在《庄子》中讲述“二缶钟惑”的道理:有三人同做一事,一人迷惑则事可成;有两人迷惑,事则不成。现在天下人都迷惑了,高雅的思想进入不了人们的意识,而对低级庸俗的东西感兴趣,就像对缶钟的容量搞不清一样。
近反义词
近义词
是非不分
皂白不分
泾渭不分
反义词
是非分明
黑白分明
泾渭分明
出 处
以二缶钟惑,而所适不得矣。
战国·庄周·《庄子·天地》
引 证
1.
己既自迷,又使他人沦陷,陷入迷惘,岂直二缶钟惑而已乎?
近代·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2.
缶受四斛,钟受八斛。以二缶钟惑,不辨缶、钟所受多寡也。持以为量,茫乎无所适从矣。
清·王先谦·《庄子集解》
3.
世儒以二缶钟惑,执其常以概非常,固矣。
明·汪道昆·《金母篇》
4.
苟有好学深思之士,因文以求立言之质,因散而求会同之归,则三变而古学可兴。惜乎循流者忘源,而名者丧实,二缶犹且以钟惑,况滔滔之靡有底极者。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