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无二门
[fǎ wú èr mén]
点击听法无二门的拼音
基本释义 中性 主谓
基本
指法律统一,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通。
古义
原为佛教用语,指离开相对的两个极端,用“处中”的方法来观察事物,才能得其实在。
今义
后比喻独一无二的门径。
法:指“法门”,修行入道的门径。
无:没有(跟“有”相对)。
二门:两个门径。
用法提示
用于政策等。
例  句
在法律面前,法无二门,无论贫富贵贱,都需遵守相同的法律规则。
成语故事
法无二门源自“不二法门”。不二,不是两个极端,也就是唯一,绝对的。法门,指修行者所从入的门径。不二法门,就是到达绝对真理的方法。在《维摩诘所说经・卷中》叙述众菩萨阐发各自对“入不二法门”的见解,最后大家问文殊师利菩萨的看法,文殊菩萨认为“不二法门”就是不可用言语说明的,无法用意念去体会的,无法问答的。后来文殊菩萨转问维摩诘的意见,维摩诘默然,一句话不说。文殊菩萨看了有所体会地说:“善哉!善哉!原来真正的不二法门是不需要文字语言来形容的。”后来“不二法门”成为一句成语,除佛经原有意思外,经常是用来指唯一的方法或途径。
近反义词
反义词
异曲同工
同义异形
出  处
有犯罪当死者,宰相欲从末减。德基曰:“法无二门,失出犹失入也。”不从。
元·脱脱·《金史·高德基传》
引  证
1.
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佚名·《维摩诘所说经·卷中·入不二法门品第九》
2.
迄今条格通行,议拟参而用之,与百姓更始,如是则法无二门,轻重适当。 元·王恽·《上世祖皇帝论政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