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一下
告朔饩羊
[gù shuò xì yáng]
基本释义
贬义
联合
基本
用来告朔的活羊。
比喻
比喻姑存形式,以虚应故事或留作标识,以备恢复。
告朔:农历每年天数不同,古代帝王于年底把次年历书颁赐诸侯,诸侯受而藏于祖庙,每月初一用一只羊致祭,然后处理政事。
饩:活的牲口。
羊:哺乳动物。反刍类。有绵羊、山羊、羚羊、黄羊等多种。
易错点
告,不读gào;饩,不读kài。
例 句
1.
在古代,每月初一都会举行告朔仪式,其中“
告朔饩羊
”是必不可少的祭品,象征着对祖先和神灵的敬畏与祈求。
2.
尽管现代社会已经摒弃了许多古老的仪式,但“
告朔饩羊
”的传统仍然在某些地方被保留下来,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
成语故事
古时候, 天子常在冬季把第二年的时历颁发给诸侯。诸侯接受了将其藏在祖庙里。待到来年每月的初一日,便用活羊去禀告祖庙。这叫做告朔之礼。可是, 鲁国自文公起, 已经不行告朔之礼了, 但活羊还是仍旧供给。子贡认为这是白费了一只羊。所以, 他想废掉供给活羊的老规矩。孔子得知这个消息,急冲冲地赶来批评子贡说:“你只知道爱惜一只羊, 而不知道花费一只羊的价值。保持了供给羊的老规矩,就有恢复告朔之礼的希望。假如连羊也不供给, 那么以后就没人知道告朔的名字了。这告朔之礼的恢复岂不是毫无希望了吗? 我实在爱这个礼而不忍废去啊!”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形同虚设
出 处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论语·八佾》
引 证
1.
伤风损教,莫此为甚,何可视息人间,参预朝列?虽自郐已下,无足致讥,而告朔饩羊,实爱其礼。
唐·杜正伦·《弹李子和将军文》
2.
行见三村五舍,牵来告朔饩羊。
清·宣鼎·《夜雨秋灯录·南郭秀才》
3.
经总理衙门坚持不懈,始将十年派员之例列入约中,诚以告朔饩羊,虽不过稍存礼意,而百年旧典未可弁髦弃之也。
清·薛福成·《附陈驻缅英员遵约呈进方物片》
4.
是故吾个人对于宪法起草问题之感想,舍告朔饩羊外,乃更无所冀也。
近代·梁启超·《宪法起草问题答客问》
5.
爱,犹惜也。子贡盖惜其无实而妄费;然礼虽废,羊存,犹得以识之而可复焉。若并去其羊,则此礼遂亡矣,孔子所以惜之。
宋·朱熹·《论语集注》·二
6.
伤风损教,莫之为甚。何可视息人间,参预朝列,虽自邻以下,无足致讥,而告朔饩羊,实爱其礼。
唐·岑文本·《弹将军李子和文》
7.
正声之亡,今已无可奈何;但词家所谓九宫十二则以统诸曲者,存之以待审音者出,或者为告朔之饩羊欤!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三七·词曲·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