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足不前
[guǒ zú bù qián]
点击听裹足不前的拼音
基本释义 贬义 偏正
基本
脚像被缠住似的停步不前。多指因有所顾虑而徘徊犹豫,不敢前行。
比喻
多比喻有所顾虑而犹豫徘徊、不敢向前。
裹:缠。
足:脚。
不: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
前:指空间,人面所向的一面。
易错点
注意"裹足不前"的"裹"中间是"果",上下合起来是"衣"。
例  句
1. 面对困难,我们不能裹足不前,而要勇敢地去克服。
2. 他总是因为害怕失败而裹足不前,错失了很多机会。
成语故事
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有一个叫李斯的人,起初是郡里的小官吏。他不甘地位卑贱,就跟随荀况“学帝王之术”。学成以后,他见楚国国势日益衰弱,不会有远大的发展,便投奔了当时比较强大的秦国。在秦国,李斯受到了吕不韦的赏识,任为郎官,后逐渐被提拔为廷尉、丞相。当时,秦国不断进攻齐、楚、燕、韩、赵、魏等国,大势趋向统一。六国中一些有才能的人逐渐投奔秦国。这些人来到秦国后,影响了秦国贵族的权势。此时有一个叫郑国的韩国人在秦国进行间谍活动被发现,秦国贵族就以这件事为借口煽动秦王驱逐一切客卿。公元前237年,秦王下逐客令,李斯也是被驱逐的对象之一。于是,李斯便给秦王写了这封《谏逐客书》。谏书中指出:土地广阔的,粮食就富足;国家广大的,人民就众多;武器精良的,兵士就勇敢。因此,泰山不嫌弃一点微小的土壤,才造就了它的巍峨高大;大河、大海不挑剔每一条细流,才能造成它的深渊;帝王不排斥众多的人才,才能使他的德业发扬光大。所以说,地区不分东西南北,人民不分国内国外,一年四季都是美好的,连鬼神都来向他降福,这就是五帝(黄帝、颛顼(zhuānxū专须)、帝喾(kù酷)、唐尧、虞舜)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能够无敌于天下的根本原因所在。如今秦国却不顾老百姓的利益,让人才去辅助敌国;拒绝客卿,让他们去帮助其他国家立功业。使天下能人贤王往后退却,不敢倾向西方(指秦国,因秦国居于六国之西),不敢进入秦国。这种做法就相当于给敌人送武器和粮食呀!秦王看到李斯的谏书以后,觉得十分有道理,就立即撤销了逐客令。
近反义词
近义词
踟蹰不前
畏缩不前
故步自封
反义词
一往无前
高歌猛进
出  处
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秦·李斯·《谏逐客书》
引  证
1.
天下智谋之士,闻而自疑,将裹足不前,主公谁与定天下乎? 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六回
2.
我们不能做有名无实的党员,不能总在困难面前裹足不前。 当代·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九章
3.
我们如果在这样真诚恳切的态度面前,还沉湎于个人的区区得失之中,裹足不前,那就要真的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十恶不赦的罪人了。 当代·顾笑言等·《李宗仁归来》·第五章
4.
(范雎谢曰)臣之所忍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 即:就。一作“乡”,即“向”。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三》·五
5.
日加苛敛,以致商贾倾家荡产,裹足不前,乃使物价昂贵,于民生大有亏损。 清·昭梿·《啸亭杂录·四·关税》
6.
从前缓急可商之处,近皆裹足不前;遇有急需,不轻启齿,正恐无济反惹笑谈。 清·俞蛟·《梦厂杂著·二·记录云贞致夫书》
7.
这个小飞珠见沈二宝不理他,便也赌一个气,裹足不前,从此和沈二宝绝了来往。 清·张春帆·《九尾龟》·一六四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