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门不入
[guò mén bù rù]
点击听过门不入的拼音
基本释义 褒义 紧缩
基本
指经过了家门口也不回家。形容忠于职守,公而忘私。泛指经过门前却不入内。
过:路过。
门:家门。
不:表否定。
入:进入。
例  句
浙江提督李长庚,忠勇性成,忘身殉国。在军两载,过门不入,又以捐造船械倾其家资。
成语故事
远古时代,大约四千多年前,中国正处于尧、舜相继掌权的传说时期。黄河流域发生了特大的水灾,洪水泛滥,房屋倒塌,田地被淹,五谷不收,人民深受其害。尧帝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寻求治水能手。众人推荐鲧,但尧帝认为鲧可能办不成大事,但在首领们的坚持下,尧帝勉强同意让鲧去治水。
鲧采用水来土挡的办法治水,即用土筑堤,堵塞漏洞。但由于洪水凶猛,鲧治水九年,最终失败,被尧帝处死。舜帝即位后,亲自到治水的地方考察,发现鲧治水失败,于是派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禹为了吸取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带领助手跋山涉水,考察了水流的源头、上游、下游,并在重要地方做记号,禹了解到只用堵的方法治水不行,于是改用疏导的办法,把沟渠的水导入江河,再把江河的水导入大海。禹治水期间,非常辛苦,天天带领百姓奋战在治水工地,有三次路过家门都顾不上进去看一眼。
第一次:禹在治水过程中,路过家门,听到妻子涂山氏生子的消息,但为了治水大业,他忍住思念,没有进门。
第二次和第三次:禹又两次路过家门,但同样因为忙于治水工作,没有进去看望家人。
禹的这种牺牲精神得到了后人的称颂,也体现了他恪尽职守、公而忘私的高尚品质。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禹终于成功地将洪水引导到大海中,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人民的生活逐渐恢复正常。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公而忘私
反义词
因公假私
同义异形
出  处
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下》
引  证
1.
哥哥向日虽功名心胜,近来性情为何一变至此?岂有相离咫尺,竟过门不入?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二回
2.
古人为国忘家,曾有过门不入之事。 清·李渔·《奈何天·计左》
3.
表姐的车夫看见方先生,奇怪你过门不入,他告诉了表姐,表姐又告诉我。 现代·钱钟书·《围城》·二七
4.
前者过门不入,意兄之忘弟也;今读来札,尚未忘弟也。 明·袁中道·《答陶孝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