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江之鲫
[guò jiāng zhī jì]
点击听过江之鲫的拼音
基本释义 贬义 偏正
基本
东晋王朝在江南创建后,北方士族纷纷来到江南,当时有人说“过江名士多于鲫”。形容多而纷乱。
比喻
比喻赶时髦的人很多。
过江:指代东晋。
之:相当于“的”。
鲫:鲫鱼,多成群活动。
易错点
鲫,不能读作jǐ。
例  句
每当有新的明星八卦爆出,网络上的讨论和转发就如过江之鲫,迅速蔓延开来,难以计数。
成语故事
“过江之鲫”比喻追逐时潮或因故迁移至某地的人很多。此典出自东晋初年的一句俗语:“过江名士多于鲫。”西晋时期,司马氏集团统治腐朽,导致民不聊生。随着西晋王朝的崩溃,北方世家大族和官僚纷纷南迁,投奔驻守建业的琅邪王司马睿。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建立东晋。此时,北方知名人士因各种原因纷纷来到江南,数量之多,有如过江之鲫,不可胜数。
出  处
试把过江人物数,溪翁之外更谁哉。
宋·刘克庄·《竹溪生日二首》
引  证
1.
莫笑过江典午鲫,岂无横槊建安才。 近现代·柳亚子·《南社会于虎丘之张东阳祠诗以纪之》
2.
大家都知道,日寇在泰国的顾问和特务,多如过江之鲫。 当代·佚名·《新华日报》·1940.6.21
3.
北运河是上京下卫的水路,南来北往的客运和货运大船,多得像过江之鲫。 现代·刘绍棠·《草莽》·一
4.
在省城商业大学这种高等学府中,像她这样的三流讲师多如过江之鲫。 当代·陆幸生·《银豹花园》·一〇章
5.
现在川陕道上,这种“拉拉车”多如“过江之鲫”。 现代·郭沫若·《“拉拉车”》
6.
开张即天,祝贺者如过江之鲫。 当代·佚名·《人民日报》·1980.9.4
7.
且引名士鲫鱼之典。 清·袁牧·《小仓山房尺牍·七·答补山宫保》
8.
忆昨将车钟阜侧,过江名士多于鲫。 清·黄绍箕·《题王幼霞秋暮怀人图图为某君寄江总栖霞寺断碑作》·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