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月
[hǎi dǐ lāo yuè]
点击听海底捞月的拼音
基本释义 贬义 主谓
基本
月亮在天上,却从海底去捞取月亮。
比喻
比喻白费力气,根本达不到目的。也形容从水底兜取东西。有时也形容自下而上的兜底动作。
海: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有的大湖也叫海,如青海、里海。
底:物体的最下部分。
捞:从水或其他液体里取东西。
月:形状像月亮的;圆的。
用法提示
含讽刺意。
例  句
他对于这个项目的期望太高,简直就像是海底捞月,不切实际。
成语故事
根据《马丹阳度脱刘行首》的故事记载,有一天,王重阳在松树下静静地坐着,突然听到一个女鬼的声音,她请求王重阳为她超度。王重阳告诉女鬼,她必须先投胎为人,还清五世的债务。他答应女鬼,二十年后会有人来为她超度。于是,王重阳安排女鬼投胎到汴梁的刘家,并给她取了一个新名字,叫做刘倩娇。二十年过去了,刘倩娇长大了。有一天,她遇到了王重阳的弟子马丹阳。马丹阳看到刘倩娇,便知道她就是那个女鬼投胎的人。他希望刘倩娇能跟随他一起修道,但刘倩娇当时并不知道自己的前世,也不愿意修道。马丹阳看到刘倩娇如此执迷不悟,便感叹道:“你要想得到超度,就像从沙子里淘金,从石头里取火,或者在水里捞月亮一样,简直是难上加难啊!”接着,马丹阳通过梦境的方式,向刘倩娇展示了她的前世以及二十年前投胎的真相。刘倩娇醒来后,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前世,并决定跟随马丹阳一起修道。经过修行,刘倩娇最终得到了长生诀,并与众神仙共处,得到了真正的超脱。
同义异形
词组
捞月
出  处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三国魏·曹操·《短歌行》
引  证
1.
前一种希望,虽然费了许多心机,耍了不少花头,却终是海底捞月。 现代·郭沫若·《洪波曲·反推进》·第九章四
2.
一个脖子精细老长、浑身脏稀稀的犯人,小心翼翼地先把菜汤表面那几滴可怜的油花撇到一个碗里,再用勺子海底捞月,把桶里仅有的几片菠菜叶捞到同一个碗里。 现代·蒋子龙·《收审记》·一
3.
我在心里想:这不是等于是海底捞月吗?弄得不好,便只好走路回去了。 现代·郭沫若·《洪波曲》·第十二章一
4.
临安府也没奈何,只得行个缉捕文书访拿,先前的两个轿夫,却又不知姓名住址,有影无踪,海中捞月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
5.
恰便似沙里淘金,石中取火,水中捞月 元末明初·杨景贤·《马丹阳度脱刘行首》
6.
浦沙净如洗,海月明可掇。 唐·李白·《李太白全集·一四·江上寄元六林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