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流浃背
[hàn liú jiā bèi]
点击听汗流浃背的拼音
基本释义 中性 主谓
基本
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
古义
原义是汗水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惭愧。
今义
现也形容流汗很多,衣服都湿透了。
汗:由身体的毛孔排泄出来的液体。
流:液体移动。
浃:湿透。
背:人体后面从肩到腰的部分。
易错点
“浃”不能写作“夹”。
例  句
1. 在炎炎夏日下,他不停地劳作,汗水湿透了衣服,整个人汗流浃背,仿佛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
2. 运动员们在激烈的比赛中奋力拼搏,每个人都汗流浃背,但他们毫无怨言,因为胜利就在眼前。
成语故事
汉献帝时, 曹操把持着军政大权, 培植亲信, 打击异已。就连皇宫的守卫人员, 也有不少人是他的耳目。曹操听说献帝手下的谋士赵彦经常为献帝出谋划策, 对自己不利, 就设计把赵彦以及同他亲近的人全部杀了。后来, 曹操因事去见献帝, 献帝非常气愤地说:“你如果诚心辅助我,就该厚道一些,不诚心辅助我, 就请离开!”曹操听了大惊失色,慌忙告辞出来。按照宫廷仪式, 三公领兵朝见, 都有宫廷卫士执刀挟持。曹操从架着的刀丛下走出来, 回顾左右, 汗流浃背。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他都不肯上朝。
近反义词
近义词
挥汗成雨
挥汗如雨
汗出沾背
同义异形
词组
汗出沾背
汗流浃体
浃背汗流
出  处
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
西汉·司马迁·《史记·陈丞相世家》
引  证
1.
操失色,俛仰求出。旧仪,三公颌兵朝见,令虎贲执刃挟之。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自后不敢复朝请。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献帝伏皇后纪》
2.
这当然是极刻毒的恶谑,但我们一翻历史,怕不免要有汗流浃背的时候罢。 现代·鲁迅·《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3.
农夫农妇,汗流浃背地蹲在田里,一锄一锄地掘。 现代·冰心·《山中杂记》
4.
茂贞等汗流浃背,不能对,但云:“南北司紊乱朝政。” 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三镇拥兵杀二相》
5.
谁知济公当此寒冰天气,躺在地下,热气冲天,汗流浃背,有如女月浴堂内才出汤的光景。 清·香婴居士·《麹头陀传》
6.
皇帝吓得汗流浃背,俯伏于地,满朝臣子及女官、内监、禁军、门校俱爬在地下磕头如捣。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
7.
午夜梦回我在木板床上翻来覆去,往往为一件事情或几句假话弄得汗流浃背。 当代·巴金·《随想录》
8.
感恩而泣下沾襟,忍愧而汗流浃背。 唐·令狐楚·《为郑儋尚书谢河东节度使表》·《全唐文》五四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