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流洽背
[hàn liú qià bèi]
点击听汗流洽背的拼音
基本释义 中性 紧缩
基本
汗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
今义
现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
汗:人和高等动物由皮肤汗腺排泄出来的液体。
流:液体移动。
洽:浸润;沾湿。
背:躯干后部自肩至后腰的部分。
例  句
1. 在烈日炎炎的工地上,工人们辛勤劳作,个个汗流浃背,但他们的脸上却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2. 运动员们在赛场上奋力拼搏,汗水如雨下,汗流浃背,但他们都为了荣誉和梦想而坚持。
成语故事
源自于《史记·陈丞相世家》,书中记载:“‘汗出沾背,愧不能对’之语,即出于此。”当汉文帝登基后,他赐予周勃右丞相之职,而陈平则担任左丞相。某日,汉文帝欲了解国家治理之细节,便问周勃:“全国一年审理案件几何?财粮收支状况如何?”然而,周勃对此一无所知,他焦虑万分,汗水湿透了背部,深感羞愧。于是,汉文帝转而向陈平提问。陈平回答得游刃有余:“审理案件之职,有廷尉负责;至于财粮收支,则有治粟内史管理。”汉文帝进一步询问:“那么,丞相的职责又是什么呢?”陈平答曰:“丞相之责,在于监督百官,若有失职者,则予以惩戒,确保百官各尽其职。”汉文帝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朝会结束后,周勃深感自己能力不及陈平,便以病为由,辞去了丞相之职。这段历史便衍生出了“汗出浃背”这一成语,用以形容人因惶恐或惭愧而汗流浃背,也可泛指满身大汗。此外,该成语还有“汗流洽背”、“流汗浃背”等多种表述方式。
近反义词
出  处
昭宗临轩自谕之曰:“卿等藩侯,宜存臣节,称兵入朝,不由奏请,意在何也?”茂贞、行瑜汗流洽背,不能对。
五代·刘昫等·《旧唐书·昭宗纪》
引  证
1.
左右悉闻齐氏哀诉之声,惊起来视,即齐氏汗流洽背,精神恍然。 宋·无名氏·《异闻总录》·卷三
2.
赵国公令狐绹每谓人曰:“十年持政柄,每延英奏对,虽严冬甚寒,亦汗流洽背。” 唐·裴庭裕·《东观奏记》
3.
惊得我汗流洽背,可见凡人举动,神鬼皆知。 清·东鲁狂生·《醉醒石》·一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