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衷”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典《尚书·皋陶谟》。在这部著作中,掌管刑法的士师皋陶与大禹深入探讨了以德治国的理念。其中,“同寅协恭,和衷哉”这句话,深刻体现了同僚之间应当相互尊重、恭敬相待,以及彼此协助、
同心协力、和睦相处的精神。而“共济”一词则源自《国语·鲁语下》。春秋时期,晋国为了复仇,联合诸侯军队攻打秦国。当军队行进至泾水之畔时,面临无人敢渡河的困境。这时,晋大夫叔向向鲁大夫叔孙豹请教对策。叔孙豹巧妙地引用《诗经·匏有苦叶》的诗句,暗示了渡河的可能性。叔向领悟其意,立刻召集负责船只和军务的官员,并解释道:“虽然苦匏不能直接食用,但它可以作为渡河时的浮囊使用。叔孙豹吟诵《匏有苦叶》,意在提醒我们尽快准备渡河。”这两个典故后来相互融合,形成了“和衷共济”这一成语,用以形象地比喻人们应当
同心协力,共同面对并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