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处鸡群
[hè chǔ jī qún]
点击听鹤处鸡群的拼音
基本释义 褒义 主谓
比喻
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鹤:鸟名,颈、腿细长,翼大善飞,叫的声音很高、很清脆。
处:存在,置身。
鸡:家禽,公鸡能报晓,母鸡能生蛋。
群:量词,用于成群的人或物。
例  句
在众多平凡的人群中,他的才华与气质显得如此独特,真可谓是鹤处鸡群
成语故事
“竹林七贤”乃魏晋时期之文化瑰宝,汇聚了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七位杰出之士。彼时,政局风云变幻,世人多逐名逐利,攀附权门,然“竹林七贤”却独树一帜,他们以放荡不羁或深邃清谈为避世之道,表达对时局之不满与不屑同流合污之志。
嵇绍,作为嵇康之子,自幼便承受了父亲因故遭难的苦楚,十岁丧父,与母相依,生活艰辛。幸得山涛秉持“父子罪不相及”之原则,力荐嵇绍于晋武帝,终得秘书郎之职,后于惠帝朝更升任侍中。面对乱世,嵇绍展现出了非凡的忠诚与勇气,于荡阴之乱中,虽众官或降或逃,他独守惠帝,以身护主,终至箭下,其血溅龙袍,成为忠诚之象征。乱后,惠帝拒洗血迹,以示对嵇绍忠勇之深切缅怀。
据晋代戴逵所著《竹林七贤论》记载,嵇绍初至洛阳,便有人向王戎赞叹其风采:“昨观嵇绍于众人之中,其姿容伟岸,犹如野鹤立于鸡群,卓然不群。”此言遂成“鹤立鸡群”之典故,用以形容人之仪表出众,才能超群,于平凡中尽显非凡。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出  处
鲲为鱼队潜鳞困,鹤处鸡群病翅低。
唐·郑启·《严塘经乱书事》
引  证
遥望而清风宛在,鹤处鸡群;近观而光彩射人,龙来洞口。 唐·佚名·《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