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岩录》中记载了一则有趣的故事,用以警示人们在学习或理解事物时,切莫“囫囵吞枣”。故事发生在一个水果摊前,摊主热心地建议顾客们多样化选择水果,他提到梨子对牙齿有益但过量会伤心脾,枣子则对心脾有益但过量会伤牙齿。顾客们对此议论纷纷,其中一人提出了一个看似聪明的解决办法:吃梨时只咀嚼不咽下,以避免伤害心脾;吃枣时则只吞下不咀嚼,以避免伤害牙齿。这个建议一出,便引来众人哄笑,因为这种方式显然忽略了食物本身应有的消化过程,显得荒谬至极。
这个故事所衍生的成语“囫囵吞枣”,后来便用来比喻那些在学习或理解事物时,不加分析思考、笼统接受、食而不化的人。它警示我们在面对新知识或信息时,要保持批判性思维,深入理解其内涵,而非简单地囫囵吞枣般地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