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藏祸心
[bāo cáng huò xīn]
点击听包藏祸心的拼音
基本释义 贬义 动宾
基本
隐藏着加祸于人的心思;怀着干坏事的念头。
包:容纳在内,总括在一起。
藏:隐藏。
祸:灾殃,苦难。
心: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
用法提示
用于形容那种阴险狡诈的人。
例  句
1. 这个项目看似合作共赢,但背后的合同条款却包藏祸心,意图损害合作方的利益。
2. 他看似温和无害,实则包藏祸心图谋不轨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有一年,楚国的国君派他的弟弟公子围去郑国访问。郑国是小国,楚国是南方的大国。因而郑国希望能与楚国搞好关系,以便依靠它与别国抗衡。所以郑国的大夫公孙段决定把女儿嫁给楚国公子围,以结友好。不料公子围来迎亲时却带领不少兵马,怀有乘机吞并郑国的野心。所以郑国大夫子产非常警惕,没有让公子围进入京城。 子产派子羽去对楚国的客人说:“我们郑国的都城太小了,容纳不下你们那么多的随从,请在城外举行迎亲仪式吧!”公子围十分生气,就叫太宰伯州犁回答子羽说:“婚礼怎么可以在野外举行呢?我们临来之前已经在祖庙里祭告过祖先,如果在城外娶亲,岂不是羞辱我们楚国?而且你们这样做对郑国来说也不体面,对我们做楚国大臣的更是耻辱,回国后恐怕无法再做大夫了。因此我们不能接受郑国这样的安排。” 子羽板起面孔,声色俱厉地说:“我们郑国国家小,但国家小并不是错误,如果依赖大国而不加防备,那才是错误。我们本想用联姻的办法求得楚国的保护,可是楚国却包藏祸心来打郑国的主意,我们是不能不警惕的呀!” 楚国的公子围和楚大夫们知道郑国早有防备,便答应不带兵甲进城,郑国这才同意了。这年的正月十五日,楚国的公子围进入郑国京城,接走了公孙段的女儿,立刻离开了郑国。
近反义词
反义词
光明磊落
光明正大
菩萨心肠
胸怀坦荡
同义异形
词组
出  处
小国无罪,恃实其罪。将恃大国之安靖己,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
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元年》·《十三经注疏》本2019下
引  证
1.
(袁术、韩馥等)以讨董卓为名,然包藏祸心,以暴易乱,窃命矫制,结党树朋,观衅待时。 唐·朱敬则·《魏武帝论》·《全唐文》一七〇
2.
禄山恃此,日增骄恣。尝以曩时不拜肃宗之嫌,虑玄宗年高,国中事变,遂包藏祸心,将生逆节。 唐·姚汝能·《安禄山事迹》·卷上
3.
今操恶直丑正,实繁有徒,包藏祸心,篡盗已显。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七十三回
4.
方欲起师,季梁闻之,趋入谏曰:“不可,不可!楚自若敖蚡冒以来,世修其政,冯陵江汉,积有岁年。熊通弑侄而自立,凶暴更甚。无故请成,包藏祸心。今以老弱示我,盖诱我耳。” 明,清·冯梦龙,蔡元放·《东周列国志》·一〇回
5.
安禄山包藏祸心,已非一日,当时有赴阙若言其反者,陛下辄杀之,使得逞其奸逆,以致乘舆播迁。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九十一回
6.
是极,是极,他是包藏祸心,伺机篡反,图谋不轨,已非一日了。 现代·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二
7.
考其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的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 现代·鲁迅·《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8.
前者是无知,尚情有可原;后者却是包藏祸心,罪无可恕。 现代·邹韬奋·《法西斯作风的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