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蛇添足
[huà shé tiān zú]
点击听画蛇添足的拼音
基本释义 贬义 紧缩
基本
蛇本来没有脚,画蛇添上脚。
比喻
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画蛇:绘画蛇的形象。
添:加,增加。
足:专指脚。
例  句
1. 他已经做得很好了,你再插手帮他修改,简直就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2. 她的演讲已经很精彩了,你再添加那些琐碎的细节,只会画蛇添足,让人觉得啰嗦。
成语故事
典故“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齐策二》。意思是画好了蛇却给添上脚,比喻多此一举,白费功夫;或比喻做事节外生枝,不但无益,反而坏事。楚怀王六年,也就是公元前323年,楚王派大将昭阳率军进攻魏国。昭阳大败魏军,并夺取了魏国八座城池。昭阳打败魏军后,踌躇满志,又移兵东进,准备攻打齐国。齐宣王得到了这个消息后,急得团团转,一时不知该怎样来应付这一突发事件。这时,一位大臣禀告齐宣王说,秦国的使者陈轸正在齐国,据说陈轸很有口才,不如请他去游说昭阳退兵。陈轸也不愿看到楚国的势力过于强大,便答应了齐宣王的要求,去楚营见楚将昭阳。昭阳久闻陈轸大名,连忙热情接待。陈轸先对昭阳取得的胜利表示祝贺,然后话锋一转,问道:“将军立下如此之大的功劳,不知回国能封什么官职?”昭阳得意洋洋地说:“楚王答应封我为上卿。”陈轸又问:“贵国还有什么官位比上卿更高的吗?”昭阳回答说:“那只有令尹这个位置了。”当时,楚国宰相的官位称令尹。陈轸叹了口气说:“可楚王不会设两个令尹呀!”昭阳听出陈轸话中有弦外之音,一时又琢磨不透,便请陈轸指点。陈轸说:“我给将军讲个‘画蛇添足’的故事吧,或许将军能从中悟出道理。楚国有个富翁,一天在祭祀仪式结束后,赏给几个仆人一壶美酒,这几个人仆人商量起来:“几个人喝一壶酒,不过瘾;要是一个人喝,那才痛快!我们不妨比赛画蛇,谁先画完,谁就喝这壶酒。”于是,他们每人折了一根树枝,开始在地上画了起来。其中有个人很快就画完了,拿过酒来准备喝。可他还想卖弄一下自己的本领,说:“我还能给蛇添上脚。”于是,左手拿杯,右手继续画蛇脚。这时,另一个仆人也画完了蛇,就一把抢过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上脚呢?”画蛇脚的仆人自知理亏,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对方把酒喝光了。”陈轸讲完这个故事,单刀直入地对昭阳说:“将军大败魏军,夺得八座城池,功不可没,可以官至上卿。但将军自恃实力雄厚,又要攻打齐国,我看这就是“画蛇添足”了。因为,就算你打胜了,回国后仍然是上卿,楚王不会设两个令尹的职位;而如果你打败了,功名利禄会随之荡然无存,说不定楚王还会处死你。这不是“画蛇添足”了吗?”   昭阳听后恍然大悟,立即停止进兵伐齐,返回楚国。
同义异形
词组
为蛇画足
出  处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二》
引  证
1.
张翼谏曰:“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 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一一〇回
2.
我倒不怕山遥水远,渴饮饥餐,只是我趁兴而去,难道还想败兴而回?岂不画蛇添足,转落一场话柄? 近代·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八回
3.
这些,他觉得已经够对得起钱家的了,不能再画蛇添足的作些什么特别的事。 现代·老舍·《四世同堂》·四十五
4.
当不得那接手的人常要画蛇添足,轻的说他故示温柔,重的说他有心戏谑,高的说他提心在手,何异举案齐眉,下的说他借物丢情,不啻抛毬掷果。 清·李渔·《十二楼·合影楼》·一回
5.
香港社会处处模仿英国习惯,然而总喜欢画蛇添足,弄得全失本来面目。 现代·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
6.
马慕韩认为应该由他讲的,不料被宋其文抢先说了……他想接上去说,又觉得是画蛇添足,只好惋惜地坐着没动。 现代·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三十
7.
追忆其地,历历在目,奈海山苍苍,海水茫茫,无从重访。这也是一则事实,并非做书的人画蛇添足,为此奇谈。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五一回
8.
文事武备,一齐俱举,又何待庠序之设,孝弟之申,如孟氏画蛇添足之云乎? 明·李贽·《焚书·兵食论》
9.
即使作家已经在故事的发展中用最大的技巧把他所要达到的“结论”颇为圆满了,也不必特别巴结,再来正面地说明。因为这样一来,倒成了‘画蛇添足’,大大损害了艺术的暗示力与含蓄性。 现代·茅盾·《创作的准备》·七
10.
兹间以示余,命为音释,余乃书之如右。画蛇添足,宁免识者之诮耶! 明·文徽明·《文徽明集·补辑二二·跋蒋伯宣藏十七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