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成公十三年》中记载:“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
痛心疾首,昵就寡人。”故事是这样的: 春秋时期,晋国的晋厉公即位后,秦晋两国因边界问题引发了争端,双方君主在令狐订立互不侵犯的盟约。但秦桓公回国后立刻背弃盟约,联合楚国攻打位于秦国边境的与晋国交好的小国白狄。 秦国向白狄传达了“晋国要攻打你们”的虚假信息。楚国也派人向晋国透露:“秦国背约盟约,意图对付晋国。白狄和楚国都看清了秦国的真实意图,对秦国背信弃义的行为感到
痛心疾首。”晋国随即派人对秦国说:“如今,各国诸侯都已看清你们的真面目,知道你们只图利益,不守信用。我们已经与各国诸侯做好了攻打你国准备,如果秦国愿意重新订立盟约,我们晋国可以劝诸侯退兵。否则,我们将与诸侯联手,共同对抗秦国。” 后来,成语“
痛心疾首”广为流传,形容哀痛、悲伤或悔恨到极点,也形容痛恨到极点。该成语也被称作“疚心疾首”、“疾首痛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