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利忘义
[jiàn lì wàng yì]
点击听见利忘义的拼音
基本释义 贬义 连动
基本
指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该得不该得。形容人贪财自私。
比喻
比喻为了私利,而不顾正义和道义。
见:看到。
利:好处,与“害”“弊”相对。
忘:不记得,遗漏。
义: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
例  句
1. 在商界,有些商人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不惜牺牲合作伙伴的信任,做出见利忘义的事情,最终损害了自己的长远发展。
2. 他曾经是我们团队中最受尊敬的成员,但自从那家公司开出高价挖角后,他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离开,这种见利忘义的行为让大家深感失望。
成语故事
西汉时,汉高祖刘邦死后,其子刘盈继位,就是汉惠帝。起初,惠帝还能亲理朝政,但因其懦弱无能,大权逐渐落入他的母亲吕后手中。吕后是一个野心家。刘邦死后,她曾想将刘邦时期的文武大臣斩尽杀绝,后因大臣郦商反对,她的阴谋才未实现。但为了掌握大权,吕后将她的侄子吕产、吕禄分封为王,吕氏及其亲信掌握了中央的军政大权。
汉惠帝做了七年名义上的皇帝,就郁闷而死。吕后先后立了两个小皇帝,后来又都被废掉。到吕后死时,并没有正式的皇帝。品后的这种安排很显然是想让吕氏取而代之。
但是,吕氏不得人心。吕后死后,大臣周勃、陈平等便密谋诛灭吕氏家族。因吕禄掌握着北军,周勃等人不能靠近,便劫持了郦商,让他的儿子郦寄欺骗吕禄,并一块儿出外游玩,给周勃制造了机会,结果将吕氏一网打尽。
同义异形
词组
出  处
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西汉·班固·《汉书·樊郦等传赞》·四一
引  证
1.
若意不感慨,行不卓绝,轻进苟动,见利忘义,虽上一阶,履半级,何足恃哉! 唐·王勃·《送劼赴太学序》
2.
贪得无厌的张作霖,见利忘义,自食诺言,入关后将河北一下攫夺到手。 民国·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二九章
3.
衣冠君子中,多有见利忘义的,不意愚夫愚妇到有这等见识。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一八
4.
余谓洋人向来见利忘义,恐有变故,宜未雨绸缪。 当代·李洱·《花腔》·二部
5.
〔李肃〕曰:“某与吕布同乡,知其勇而无谋,见利忘义。” 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
6.
……八、心私虑适,百事乃僻;九、愚而自信,不知所守;十、不释太约,见利忘亲。 佚名·《逸周书·三·宝典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