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长补短
[jié cháng bǔ duǎn]
点击听截长补短的拼音
基本释义 中性 连动
基本
原作[绝长续短],从长的地方截取一部分接补在短的地方。
比喻
比喻取有余以补不足,或用长处来弥补短处。
截长:指截取长处。
补短:补其不足。
例  句
老师教导我们在学习时,要善于"截长补短",把每个科目的优势结合起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在学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成语故事
《孟子·滕文公上》里写到:“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故事意思大致是:在战国时期,滕文公做太子的时候曾出使楚国。在途经宋国时,他曾有幸与孟子相见,并听闻了孟子关于人性本善的见解。太子从楚国归来再次在宋国拜访孟子时。孟子问他:“您对我所说的是有疑问吗?”他接着说:“世间的真理唯一不变。勇士成曾对齐景公说:‘他是男子,我也是男子,我为什么要惧怕他呢?’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渊也曾说:‘舜是人,我也是人,有志者皆可如舜。’公明仪曾言:‘文王是我的老师,周公是我信赖的人。’如今滕国若能取长补短,即使国土狭小,边际不过五十里,只要施行仁政,依然可以治理成为一个很好的国家。”这段话中的“绝长补短”,后来演化成了我们常用的成语“取长补短”。这个成语寓意告诉我们应该学习他人的优点,弥补自身的不足,以此来自我提升和完善,也作“截长补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等。
近反义词
近义词
绝长补短
裒多益寡
绝长继短
绝长续短
集思广益
反义词
同义异形
词组
绝长补短
出  处
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战国·孟子等·《孟子·滕文公上》
引  证
1.
旧城堙废之余,截长补短,可得十之五,为工约二万余工,为缗约五千余缗,而城可成矣。 宋·度正·《条奏便民五事》
2.
粗疏、浮浅、散乱是他们的通病,第一类里却多简单、明了、匀整的东西,所以是好。这里我们应该截长补短。 现代·朱自清·《民众文学的讨论》
3.
回视旅顺口,俨然葫芦底也,口狭底宽,截长补短,计将百里许。 明·陈仁锡·《纪城南关旅顺》
4.
道里本有参差,截长补短,庶免此盈彼绌,致有偏枯。 清·乔光烈·《延鄜赈米各半分运议》
5.
否定共同美感,就势必要破坏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包括文艺在内)的两大基本政策:一是对传统的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一是对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的交流借鉴、截长补短。 现代·朱光潜·《谈美书简》·六
6.
又召在京军官于上清宫,平日防城得功者如内族按出虎、大和儿、刘伯纲等皆随召而出,截长补短假借而用,得百余人。 元·脱脱等·《金史·白撒传》
7.
以四洲海陆截长补短计之,亚西亚东西可七千英里,南北可五千三百英里。 近代·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一章
8.
今日人材,须是得个有见识又有度量人,便容受得今日人材;将来截长补短使。 《朱子语类》·卷一〇八
9.
然李近体足自名家,杜诸绝殊寡人彀。截长补短,盖亦相当。 明·胡应麟·《诗薮·近体上》
10.
何况外国是真有本领的人,遇着自己国里没有的学问,无不虚心采访,想收截长补短的效力呢。 清·王浚卿·《冷眼观》·一六